财富与资管行业洞察报告

  摘要:

      2024 年上半年,股债市场呈现“冰与火”的明显分化,一边是火热的债市,另一边则是一波三折的权益市场。债市火热的实质是经济修复状况及居民风险偏好的映射,在经济修复偏弱,居民风险偏好降低的背景下,安全资产供不应求导致“资产荒”;而权益市场的一波三折也推动了资本市场改革进程的提速,随着证监会新主席上任、新“国九条”及相关近50 项配套规则的发布,资本市场改革路径不断清晰、进程不断加快,持续推进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对整个财富及资管行业生态产生了深刻影响。

      银行理财: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广大居民财富管理最普遍的一种配置工具,其规模变化反映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资产端、产品端、投资者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投资者的行为决策既是促使政策调整变化的因,又是政策调整后影响产品收益带来产品规模变化的果,这些变化真实的反映出无风险收益率降低的当下,财富管理行业正在面临的生态重塑。或许理财从业人员也不曾想到2024 年会成为理财规模增长大年,在监管清理政策死角,打击制度套利漏洞的整改下,居民端无风险收益率“无死角”的下行,让不满足于“老路子”收益的资金搬家到理财,成为今年来理财规模上量的主要原因。

      公募基金:规模超30 万亿,固收和海外配置成结构亮点,政策端为行业的生态发展持续提供助力。规模维度上,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场存量规模达31.07 万亿元,呈现稳步上行态势,但不同品类之间“天差地别”。无论是存量规模还是新发方面,在国内权益市场偏弱的市场背景下,固收型基金成为资金避风港,QDII 等基金在海外行情向好、黄金走势强劲等因素影响下规模“爆发”,主动权益基金和FOF 等品种遇冷。政策维度上,公募费率改革稳步推进中,推动投研业务回归本源,对投资者、基金管理人和证券公司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另一方面,针对互认基金销售比例限制与基金投资管理职能转授权问题等规定的修订,无论对内地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选择、资管机构的业务拓展、还是内地资本市场进一步全球化发展来说,都有着深远意义。产品创设端,公募REITs 多资产混装模式的开启以及权益属性的明晰,打开发行端创设空间的同时,也将从投资端推动长期资金配置比例的上升。

      私募基金:上半年A 股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量化私募相对主观多头产品过去两年的超额收益迅速消耗殆尽,除市场波动之外,投资者还可能因为私募管理人的违法操作遭受损失。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应对,托管核查、DMA 规模限制、压缩私募风险、限制融券和优化程序化交易等措施,保证交易的公平性。《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的发布以及新的监管机制,加强了统筹监管,私募回归姓“私”,规范私募基金运作,限制不合规信息传播,推动私募基金回归其本质属性,确保行业稳定和投资者利益。

      保险资管:保险资管行业的投资范围经过多年的发展与调整,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和多元化的体系。上半年保险资管在与其他金融机构互动过程中,兼顾了规范与创新。《关于保险资管公司存款填报口径的工作提示》要求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理财产品等募集的资金应填入同业存放科目,保险协议存款受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指出优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作为管理人开展交易所ABS 业务、可作为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管理人参与REITs 业务。

      券商资管:券商拿“牌”寻求公募化布局速度放缓,大集合参公改造产品再延期。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寻求公募化热情不减,但由于牌照发放未有实质性进展、公募降佣等政策引导,导致券商“一参一控一牌”的公募化进程被迫放缓,大集合参公改造产品再延期。券商管理的私募资管、公募基金、企业ABS 的规模均在不同程度上实现正增长,整体呈现三大特点:加快主动管理转型、加大公募产品布局、优化企业ABS 结构。

      信托:信托业务三分类新规正式实施已满一年,三大业务分类导向的产品及服务设计理念和思路完全不同,结合不同信托公司资源禀赋、业务规模、转身灵活度的不同,相对于其他资管子行业净值型产品“相对统一”的产品设计,资产服务信托更有潜力彰显信托制度优势,而资产服务信托的主要  难点也在于新业务模式的规模化发展。家族信托从委托人视角配套相应资源是底层基础,家庭服务信托关注标准资产配置能力和投研能力的重要性,而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作为体现信托公司社会治理价值和业务人民性的重要品类,政策敏感性及内部基础建设必不可少。

      风险提示:本报告部分数据基于数据供应商,可能为市场不完全统计数据,旨在反应市场趋势而非准确数量。资管产品历史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不代表对资管产品未来资产配置情况的预测,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报告跟踪视角选筛选样本,与全量样本或存在误差,且数据处理统计方式也可能存在误差,统计情况可能随着时间和市场的变化以及统计方法不同而有差异,历史结果存在不可重复以及无法重复验证的可能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