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成长投资系列七:新质生产力之“新兴产业扩订单”

方奕/黄维驰/马浩然 2024-08-08 19:00:50
机构研报 2024-08-08 19:00:50 阅读

本报告导读:

    新兴产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在国内已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并逐步奔向国际化的星辰大海。

    投资要点:

    新兴产业是培 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在当前环境下紧迫性抬升。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从外部环境来看,逆全球化趋势下,国际冲突加剧。随着地缘政治摩擦持续升级,海外对中国的科技制裁层层加码,“小院高墙”背景下亟待科技制造实现突围。从内部发展瓶颈来看,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科技发展与国际前沿存在差距,同时关键领域面临供应链约束。

    从海外经验看新兴产业的突围路径。1)美国:建立国家科学基金会,通过政府采购订单支持研发,并且不断出台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的产业计划。2)日本:各企业主动与高校成立共同研究中心,搭建创新、引资的重要桥梁。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三者在不同分工中实现资源协同、联动发展,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3)以色列:实施“科技立国”战略,部署科技创新体系。同时,跨国企业研发中心作为以色列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开辟了创新成果推广的国际渠道。

    新兴产业的中国模式探索。1)国家战略层面,实施科教兴国,重在基础研究。过去来看,推进973 计划,加强原始创新,提供科学支撑;推动强基计划,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突破关键技术。2)资本市场层面,设立科创板,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科创板为创新资本提供了良好的退出渠道,激发了创新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积极性。3)企业实践层面,加强独立自主与专精特新,成功的案例包括:通过去IOE,抓牢数据安全,实现国产数据库崛起;聚焦“专精特新”,瞄准“缝隙市场”,解决“卡脖子”问题。

    4)走向全球:新兴产业国际化的星辰大海。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出口的增量空间来自于汽车、机械、电力设备等制造业,体现在新兴产业的产能弹性以及终端产品的性价比。

    新兴产业新征程:聚焦八大投资线索。1)新一代信息技术:覆盖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以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是新基建、稳增长的关键环节。2)人工智能:算力芯片、光模块、服务器及IDC 厂商等率先受益并获得订单、盈利的兑现,商业化应用的落地亦在加快。3)生物制造:以生物技术为核心手段,破解石化原料瓶颈,拉动经济增长新引擎。4)新能源: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齐头并进,氢能和核能是边际亮点。

    5)新材料:政策支持叠加产业高景气为新材料行业提供投资安全垫,聚焦能源/军工/半导体材料。6)高端装备:把握国产化提升趋势,看好高端数控机床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关注精密减速器国产化。7)商业航天:发射运载能力缺口大,提升运力、降低成本是商业航天发展方向。8)低空经济:政策规划和产业标准加速完善,低空经济产业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飞行器整机制造商与飞行服务公司有望受益。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摩擦风险加剧;国内科技研发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