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专题研究:价格因素压制收入与消费

李智能/董德志 2024-08-08 20:00:37
机构研报 2024-08-08 20:00:37 阅读

工业品价格低迷或是中国消费偏弱的主因。二季度国内经济走弱,消费是主要拖累。就业是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二季度中国消费低迷的原因不在于就业数量不足,而在于居民工资增速放缓。国内居民收入增速的前瞻指标是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2023 年以来低迷的工业品价格拖累了国内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这或许是中国消费偏弱的主因。

    按上、中、下游划分中国工业品行业并考察价格传导情况。我们将中国的工业行业划分为上、中、下游行业,其中下游行业进一步划分为下游消费品行业和下游投资品行业。

    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上游行业价格向中游行业价格的传导非常顺畅,二者走势基本同步;上、中游价格向下游价格的传导存在一定的时滞,下游价格的底部拐点普遍滞后于上中游价格的底部拐点。

    2023 年7 月以来,中国上、中游行业价格已经企稳回升,但截至2024 年6月下游行业价格仍在继续下跌。下游行业中,截至2024 年6 月消费品行业价格仍在继续下跌,但投资品行业价格已经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

    低迷的消费品价格主导着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向下螺旋。2023 年7 月以来中国工业品价格低迷,其中消费品行业是最大的拖累因素。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工业品价格持续低迷拖累了国内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带动国内居民工资收入增速放缓,进而造成国内消费低迷,而国内消费低迷无疑导致下游消费工业品价格进一步下跌,由此形成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向下螺旋。

    要打破这一向下螺旋,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提振消费需求或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7 月30 日的政治局会议强调政府稳增长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

    此外,下游消费工业品价格低迷可能还与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不畅带来的恶性价格竞争有关。因此,7 月30 日的政治局会议还强调要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在政策推动下,若国内消费需求逐渐回暖、部分落后低效产能顺畅退出,预计当前国内工业品价格持续低迷的状态将得以改善,从而打断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向下螺旋。

    风险提示:政策刺激力度减弱,海外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