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专题:从货币派生源头构建货币总量(M2+)观测指标

王剑/陈俊良 2024-08-09 09:01:02
机构研报 2024-08-09 09:01:02 阅读

  核心观点

      2022 年以来M2 增速大幅波动。2022-2023 年M2 与社融增速阶段性背离,“社融-M2”增速剪刀差甚至倒挂。2024 年社融和M2 增速明显回落,2022 年以来“社融-M2”增速剪刀差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相关性也消失。

      从货币派生和货币流通视角构建M2 和社融增量差异分析框架。我们将影响社融和M2 的经济行为划分为三类,(1)同时影响M2 和社融:银行向实体部门信用扩张,银行向非银部门投放进入实体部门。(2)只影响社融:股票、债券和表外融资(不包括银行间接持有部分),开立银票,政府债券(假设一级市场全由银行购买)。(3)只影响M2:银行向非银部门投放不进入实体部门,财政净支出,银行买卖外汇,非存货基及其他派生途径。另外,货币派生出来后在各部门之间流通时,不仅会改变M2 结构,有的行为还会带来M2 的退出。比如居民拿存款购买理财,理财全部在一级市场购买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则M2 会减少。

      货币流通行为变化是影响此轮M2 剧烈波动的重要因素,部分解释了“社融-M2”增速剪刀差与利率相关性为什么消失。2022-2023 年上半年广义资管产品回表,推高M2,但回表后债券配置力量减弱,债市利率难以下行。相对应的,2023 年下半年以来存款流向广义资管产品,尤其是2024 年手工补息被禁止后,存款流向广义资管产品现象加剧,拉低M2,但债券配置需求增加,债市利率下行。另外,财政因素也对此轮社融和M2 带来一定扰动:2022 年财政净支出规模大,推高M2;2023 年政府债券集中下半年发行,加上四季度特别国债发行,带来下半年社融增速小幅上行;2024 年上半年政府债券发行和财政支出力度都偏弱,对M2 和社融形成拖累。

      从货币派生源头构建货币供给总量(M2+)观测指标,消除货币流通行为对M2 的影响,但M2 和M2+都忽略了结构因素对经济和利率的影响。总体而言,伴随广义资管产品快速发展且波动加大,M2 已不能很好的代表货币总供给。我们构建的M2+增速和M2 增速走势基本同步,但M2+波动幅度明显下降。

      投资建议:短期高股息策略继续占优,中长期重视绩优股。美联储政策转向渐进,我国逆周期政策空间充足,加上2024 年上半年财政力度较弱,预计下半年社融增速企稳,经济复苏预期改善。当前银行板块估值仍处于低位,2024 年或是此轮业绩下行周期尾声,维持行业“优于大势”评级。个股方面,短期高股息策略继续占优;同时,建议关注业绩反转确定性较高且成长性较好的个股,如常熟银行、瑞丰银行、宁波银行和招商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不良暴露和净息差下行拖累业绩。风险提示:多种因素变化可能会对我们的判断产生影响。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