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价格数据点评:核心CPI降至低位
事件: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4 年7 月份全国CPI 和PPI 数据。
1)CPI 同比+0.5%,前值+0.2%,市场预期+0.3%;CPI 环比+0.5%,前值-0.2%;2)核心CPI 同比+0.4%,前值+0.6%;3)PPI 同比-0.8%,前值-0.8%,市场预期-0.8%;PPI 环比-0.2%,前值-0.2%。
核心观点:
7 月,受极端天气、暑期出行需求带动,CPI 同环比涨幅扩大,但需要关注核心CPI 同比增速明显走弱的情况,这与耐用品降价促销、居住价格持续承压有关。
PPI 同环比延续下降,与市场需求下降、中游行业供给偏多有关,部分受高温天气影响。
向前看,考虑到当前房地产销售尚未企稳,居民收入减速导致消费承压,出口动能边际放缓,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意味着年内物价回升动能偏弱,关注后续稳增长政策发力效果。
一、7 月,CPI 同比涨幅扩大,但核心CPI 同比增速明显回落7 月,CPI 同比超预期上行至+0.5%,前值为+0.2%,市场预期+0.3%;环比升至+0.5%,前值为-0.2%,略高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0.5%。
CPI 同环比涨幅扩大,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食品价格转为上涨。7 月食品价格同比自上月的-2.1%升至0%,环比自上月-0.6%升至+1.2%,略高于过去五年同期均值+1.1%。
一方面,受高温多雨天气影响,市场供给下降,7 月鲜菜和鸡蛋价格环比分别上涨9.3%和4.4%。另一方面,受前期生猪产能去化影响,生猪出栏处在低位,也带动猪价进一步上涨,7 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0%。
二是,7 月进入到暑期出行旺季,带动出行类服务价格上涨。据统计局披露,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2.1%、9.4%和5.8%,贡献CPI 环比涨幅近五成。这种脉冲式价格上涨属于季节性表现,参考去年的情况,服务价格环比涨幅在23 年7 月达到0.8%,8 月便降至0.1%,此后9-11 月进入出行需求淡季后,服务价格环比持续为负。此外,今年7 月服务价格环比表现并未超出季节性范围。
今年7 月服务价格环比涨幅为0.6%,低于去年同期的0.8%,也低于2018-2019年均值0.7%。由于今年服务业供给明显改善,价格同比涨幅也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7 月服务价格同比涨幅为0.6%,低于去年同期的1.2%。
需要注意的是,7 月核心CPI 同比降至+0.4%,为今年2 月以来最低值,处在历史低位。一是,耐用品价格跌幅扩大,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带动下,“以价换量”现象延续。7 月家用器具、交通工具、通信工具价格同比增速降至-1.8%、-5.6%、-2.1%,上月为-1.3%、-5.3%、-1.5%;二是,居住价格同比增速降至+0.1%,低于上月的+0.2%。其中租赁房房租价格同比增速降至-0.3%,连续两个月回落,显示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影响延续。
二、 PPI 同环比延续下降,跌幅与上月一致
7 月PPI 同环比增速与上月一致,环比为-0.2%,同比为-0.8%,符合市场预期。在32 个行业中,价格环比上涨的行业有8 个,低于上月的9 个。
具体来看,导致本月PPI 运行偏弱的原因:
一是,受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不足、局部地区高温洪涝等极端天气影响,部分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其中,同工业生产、建筑业相关的工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价格均出现下跌。7 月,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环比分别为-0.4%、-1.7%、-0.6%,上月分别为+1.6%、-0.6%、+0.2%。
二是,中游行业供给偏多现状仍在,装备制造业价格继续承压,制约工业品价格恢复高度。7 月,锂离子电池、计算机、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环比分别为-0.9%、-0.2%、-0.1%。但汽柴油车整车制造价格环比上涨0.4%,与部分车企叫停以价换量政策有关。
价格上涨的领域集中在石油、消费品制造类价格。
受前期国际油价波动影响,7 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上涨3.0%,上月为环比下降2.9%;7 月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0.5%,上月为环比下降2.0%。但7 月中旬之后,受特朗普交易、石油需求预期放缓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持续走弱,预计将滞后反映在下月的PPI 数据中。
消费品制造业中,化学纤维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6%、0.3%、0.1%,主要受下游行业补库需求带动。
三、 年内通胀回升动能偏弱,稳物价政策需进一步发力CPI 方面,年内回升动能偏弱。7 月核心CPI 同比增速回落指向需求端恢复乏力,商品消费延续以价换量操作,今年表现较好的服务消费,其价格涨幅也边际放缓。当前导致消费品价格疲弱的核心因素是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显示出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企业经营效益承压、财富效应下降等多重影响。因此当前CPI 上涨动能仍然是供给侧逻辑,未来继续关注生猪产能去化背景下,猪价上涨的影响。但结合产能去化程度、价格权重以及需求预期来看,预计本轮猪价上涨对CPI 影响要明显弱于往年,预计四季度CPI 同比高点在1%左右。
PPI 方面,近期上游价格涨势乏力,中游价格拖累延续,年内PPI 同比转正存在一定难度。一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仍在,房地产销售尚未企稳,二季度居民消费也有所承压。同时,7 月出口数据、运价指数,指向海外出口动能也呈现边际放缓的迹象。二是,中游行业供给依然偏多,部分装备制造业价格继续承压,制约工业品价格恢复高度。三是,受海外需求放缓、四季度供给预期回升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近期走势疲弱,将带来输入性影响。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