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通胀:CPI超预期回升 PPI基本持平

李超/廖博 2024-08-09 19:30:27
机构研报 2024-08-09 19:30:27 阅读

核心观点

    7 月CPI 同比增速为0.5%(前值0.2%),高于市场和我们预期(Wind 一致预期为0.3%)。整体来看,消费需求持续恢复,加之部分地区高温降雨天气影响,全国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从结构上看,7 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0.2%,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上涨4.0%和1.7%,衣着、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1.5%和1.4%,生活用品及服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0.7%和0.1%;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6%。7 月PPI 同比增速为-0.8%(前值-0.8%),基本符合市场预期(Wind 一致预期为-0.8%),PPI 环比下降0.2%,受市场需求不足及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

    我们认为,当前通胀水平正处于温和回升的早期阶段,预计货币政策仍有降准、降息等总量性宽松空间。国内经济需求端内生动力还有待修复,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的空间并不大,下半年美国大选、美联储政策节奏、美国基本面演进、海外资本市场波动等不确定性较多,人民币汇率将是区间震荡的格局。大类资产方面,我们认为需更多关注通胀温和回升带来宏观变量的名义变动。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的主线,我们建议关注权益市场三大方向:一是资产荒背景下的高股息红利类资产,二是上游资源品,三是安全与发展融合的相关的成长股方面。固定收益方面,预计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呈现震荡后逐渐向下的走势,利率较难出现超预期上行。

    7 月CPI 同比增速回升态势较好

    7 月CPI 同比增速为0.5%(前值0.2%),环比增速为0.5%。据测算,在7 月份0.5%的CPI 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0,上月为0.2 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5 个百分点,上月为0。

    第一,食品价格正处于企稳的关键节点。7 月食品价格的同比增速由6 月下降2.1%转为持平,其中猪肉价格上涨20.4%,涨幅比上月扩大2.3 个百分点;鲜菜和鸡蛋价格分别由上月下降7.3%和4.4%转为上涨3.3%和0.8%;鲜果、食用油、牛肉和羊肉价格降幅在4.1%-12.9%之间,降幅均有收窄。再从环比看,食品价格的季节性波动更加清晰。食品价格的环比增速由上月下降0.6%转为上涨1.2%,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21 个百分点。食品中,受部分地区高温降雨天气影响,鲜菜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9.3%和4.4%,合计影响CPI 环比上涨约0.20 个百分点,占CPI 总涨幅的四成;生猪产能去化效应逐步显现,猪肉价格上涨2.0%,影响CPI 环比上涨约0.03 个百分点。

    第二,非食品价格上涨是CPI 修复的主要贡献。从同比增速看,7 月非食品价格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1 个百分点,影响CPI 同比上涨约0.54 个百分点。

    非食品中,服务价格上涨0.6%,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影响,涨幅回落0.1 个百分点,其中旅游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分别上涨3.1%和0.8%,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9.8%和2.6%。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7%,涨幅回落0.1 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价格涨幅回落至5.3%,燃油小汽车价格降幅扩大至6.3%。

    7 月核心CPI 同比增速录得0.4%,有效需求延续修复态势7 月核心CPI 同比增速为0.4%(前值0.6%),环比增速为0.3%(前值-0.1%),高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影响,同比保持温和上涨。

    从环比增速看,暑期出游需求较旺,7 月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22.1%、9.4%和5.8%,涨幅均高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合计影响CPI 环比上涨 约0.24 个百分点,占CPI 总涨幅近五成;受国际金价和油价波动影响,国内金饰品和汽油价格分别上涨1.6%和1.5%。

    综合研判,核心CPI 的表现整体反映内需仍处于修复的关键节点,各地消费品以旧换新配套政策陆续落地,一定程度上带动家电、通讯器材和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销售上涨。后续有效需求弹性的释放或有望稳步抬升核心CPI 的中枢。

    7 月PPI 同比降辐持平,生产领域绝对价格水平保持低位7 月PPI 同比增速为-0.8%(前值-0.8%),降辐收窄符合市场预期(Wind 一致预期为-0.8%),环比增速为-0.2%(前值-0.2%)。据测算,在7 月份-0.8%的PPI 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0.1 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9 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PPI 下降0.8%,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3.5%,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1.8%,加工工业价格下降2.1%。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0%,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6 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7%,衣着价格下降0.5%,一般日用品价格下降0.3%,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2.0%。

    主要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降5.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3.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价格下降2.8%,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下降2.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2.6%,汽车制造业价格下降2.1%,上述6 个行业是影响PPI 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合计下拉PPI 约1.25 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由上月下降1.6%转为上涨0.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由上月下降0.6%转为上涨0.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0.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6.7%,涨幅均回落。

    从环比看,PPI 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3%,降幅比上月扩大0.1 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3 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0.7%,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0.2%,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4%。生活资料价格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2%,衣着、一般日用品价格均上涨0.1%,耐用消费品价格上涨0.2%。

    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3.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0.4%,其中铜冶炼价格下降1.6%,铝冶炼价格下降0.2%。

    煤炭需求总体平稳,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持平。房地产市场继续调整以及高温多雨天气影响建筑施工,钢材、水泥等建材市场需求仍然偏弱,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分别下降1.7%、0.6%。装备制造业中,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下降0.9%,计算机制造价格下降0.2%,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下降0.1%;汽柴油车整车制造价格上涨0.4%。消费品制造业中,化学纤维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价格分别上涨0.6%、0.3%、0.1%。

    值得关注的是,二季度以来工业产能利用率边际修复,叠加国内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逐步落地生效,对部分行业价格将形成一定支撑。可以看到,2024 年二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9%,比上年同期上升0.4 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上升1.3 个百分点。分主要行业看,2024 年二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2.8%,食品制造业为68.8%,纺织业为79.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76.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64.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9.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9.1%,通用设备制造业为79.4%,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6.5%,汽车制造业为73.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74.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76.2%。

    预计三季度通胀水平渐进回升,后续重点关注猪周期我们认为,随着基本面的改善,相关物价指标也将持续回弹,预计年内CPI 大概率继续温和回升。央行5 月10 日的发布的《2024 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当前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而不是货币供给不够。

    我们提示,关注猪周期拐点。决定猪周期时长的,是产能恢复的速度和生猪生长周期。现有的技术手段下,从能繁母猪到生猪出栏需要10 个月左右时间,而从新生母猪到生猪出栏需要18 个月左右的时间(母猪出生育肥4 个月成后备+后备母 猪育肥4 个月成能繁配种+能繁母猪妊娠4 个月+仔猪育肥6 个月=18 个月生猪出栏)。本轮猪周期中,能繁母猪存栏量自2023 年1 月起已经连续多个月下行。我们判断,考虑到2023 年10 月母猪产能去化加速,或影响今年8 月后生猪出栏量,后续猪肉价格可能呈现一定涨幅,但整体的波动幅度或比较有限。

    预计后续货币政策仍维持总量略宽松基调

    综合地看,7 月通胀数据反映我国经济仍在延续弱修复状态,我们认为货币政策大概率不存在超预期收缩的可能性,下半年金融数据与基本面的匹配度将略有提高。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后续货币政策仍将重点关注实体融资成本,尤其是实际利率的下行。向后展望,预计后续仍有降准操作,三季度概率较大,一方面是匹配资金缺口、稳定资金面:8 月起MLF 到期量增多,且若操作后移至每月25 日,则月中流动性压力加大;银行同业存单备案额度内的发行空间目前已受限;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变化等都会扰动资金面。另一方面,降准为银行降低资金成本有利于继续向实体传导。此外,美联储9 月大概率降息,此后我国存在继续降低政策利率的可能性(具体参见2024 年8 月8 日报告《7 月外储:预计人民币汇率维持区间震荡》)。

    温和通胀环境下重点把握大类资产的结构性配置机会大类资产方面,我们认为下半年国内经济处于向上恢复的关键节点,国内流动性相对充裕,通胀也处于企稳过程,预计权益市场总体趋于震荡,结构性行情仍是主流,出口出海性价比红利和上游资源品价格上涨逐渐进入兑现期。成长股方面,随着风险偏好改善以及海外流动性走向宽松,新质生产力相关的TMT、生物医药和高端制造等领域需关注。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方向,我们建议关注三大主线。

    一是资产荒背景下的高股息红利类资产。伴随着中国经济弹性和A 股投资者结构的变化,核心定价因子也更加注重基本面的可持续性,稳健类资产理论上具备了投资价值。过往市场更多追逐成长性,并没有给予稳健类资产充足的定价,所以在目前资产荒的环境下得到了价值重估。市场从交易边际变化,到重新认知内涵价值,资金流入红利类资产正是资产配置选择的结果。此外,监管政策进一步规范、引导上市公司分红、回购行为,将有利于强化红利投资逻辑。

    二是上游资源品有望形成量价齐升的行情。全球经济波动较大和大国博弈持续的背景下,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顺周期板块获得市场关注。从基本面来看,随着较长一段时间的周期行业产能出清,上游资源品大概率已进入一个供给硬约束阶段,产能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提升。在安全为主的重要性抬升过程中,有效需求具有相当韧性以及潜在向上弹性的提前下,资源品有望带来超额回报。

    三是安全与发展融合的相关领域。我们认为,发展和安全犹如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在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以央国企、制造业为代表的相关赛道,可为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提供支撑。

    固定收益方面,预计货币政策将延续总量略宽松基调,后续收缩型政策出台的概率不大。利率债方面,预计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总体呈现震荡后逐渐向下的走势。

    银行间市场积累的超额储蓄较难大幅流入股市、楼市和消费领域,资产荒背景下仍然需要配置债券,利率较难出现超预期上行。信用债方面,由于2024 年以来信用利差震荡收窄,如果下半年个别企业或平台意外出现债券价格下跌,市场情绪波动可能扩散较快,信用利差有可能整体重回走阔区间,这将化债政策扩为加码,建议关注并把握信用债类似的配置窗口期。

    风险提示

    消费者信心恢复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