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周报:本轮基本面触底后的三大猜想
最新跟踪:减产持续深化,钢价止跌企稳
本周,由于盈利下滑引发的自发性减产进一步深化,在大部分钢企进入持续深度的亏损后,无论是前端铁水还是后端成材的产量均出现明显下滑。自发性减产的深化,暂时缓解了钢市基本面的压力,钢价止跌企稳。不过,随着减产趋势的确立,需谨防由于原材料价格下跌引发的减产负反馈,导致原料-成材呈现“螺旋式下跌”。而需求的好转,是结束本轮钢价下行周期的关键;这一节点,或依赖于旺季需求的季节性改善。
1)减产压力凸显,表观消费量下降明显——本周钢材表观消费量环比下降5.50%,同比下降16.75%,其中长材环比下降8.39%,板材环比下降3.25%。市场对本周的表观消费量数据关注较大;尽管淡季效应和螺纹钢标准切换的影响延续,但短期宏观面和基本面均缺乏明显驱动,难以解释需求的波动。推测来看,1)本周成材产量下降明显,尽管成材总库存发生去化,但受制于样本容量,库存去化的幅度或被低估,导致低估实际需求;2)近期钢价接连下跌,考虑到贸易商和下游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或阶段性压制需求。本周建筑钢材成交量周均值10.44 万吨,环比下降0.90 万吨/天。
2)盈利降至底部,减产持续深化——随着盈利触底,7 月下旬成材产量首度下降,随后8 月初铁水产量跟随下降,至本周减产充分显化,至此减产趋势确立。减产初期,部分钢企仍以焖炉为主,复产相对较快;但随着钢企持续陷入现金流亏损,钢企开始逐步关闭高炉,后续复产的节奏或更慢。本周日均铁水产量下降至231.70 万吨,较上周下降4.92 万吨/天;五大钢材总产量环比下降7.68%,同比下降18.18%。展望来看,参考今年春节后的自发减产,钢企陷入持续的深度亏损后,由减产到复产持续了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预计8~9 月产量或延续低位,为供需关系的修复提供窗口。
3)库存明显去化——随着自发性减产的深化,本周钢材总库存环比下降1.46%。
由此,上海螺纹涨至3220 元/吨,环比涨10 元/吨;上海热轧跌至3370 元/吨,环比跌80 元/吨。测算成本滞后一月的螺纹吨钢利润位于盈亏平衡线下约432 元/吨。
热点关注:本轮基本面触底后的三大猜想
1)总量上看,下半年钢铁需求压力较大,不过由于供给压力减轻,基本面或延续震荡偏弱格局。从钢铁各下游领域来看,地产方面,伴随销售端走弱,开工端企稳信号短期内或难以显现;基建方面,今年发债呈前低后高节奏,但专项债能否流向基建项目,仍待实物工作量的跟踪;制造方面,国内工业需求或延续波折修复趋势,且显性和隐形出口的压力均在扩大。整体来看,下半年钢铁需求承压明显;不过,考虑钢企自发性减产和产量平控的约束,下半年供给压力较上半年减轻,供需矛盾或未扩大。
2)节奏上看,8 月或延续减产趋势,至“金九银十”或是钢价和盈利修复的窗口期。
8 月自发减产趋势或延续,等待铁水产量和价格充分调整后,8 月底钢价有望企稳。
进入“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后,需求的修复叠加产量低位,钢价和钢企盈利有望进入修复窗口期。但决定本轮修复高度和持续性的关键项,仍在旺季成材需求的成色。
从当前钢企接单情况看,大概率延续弱改善格局。
3)权益上看,钢铁板块底部态势清晰,关注盈利确定性较高的钢企在板块修复期的投资机遇。尽管近几周钢铁基本面急剧恶化,但板块对于基本面的表现并不敏感,反映板块底部态势清晰。复盘来看,如去年7~8 月,今年3~4 月,在钢铁基本面修复的窗口期,对盈利确定性较强的头部钢企有明显的超额收益,建议关注配置的窗口。
风险提示
1、需求修复不及预期;2、行业供给水平增长过快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