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策略报告:票息资产的矛盾及推演
快跌行情的两个推演。利率债收益短期快升,仓位越重,产品净值自然难免扰动。从我们构建的利率与信用风格债券组合来看,近一周利率风格均跑输信用风格,而信用风格方面,城投债短端下沉的久期防御属性得以体现,而信用久期偏长的组合,并未出现想象中的大幅回撤。此次央行反复提示市场利率点位过低,这是不是会驱动配置力量腾挪进入信用债,或者拿稳信用类资产?
鉴于当下市场表现,以下提出两个推演:1)需求拥挤在信用债,存量配置不算弱。2)流动性的瑕疵与负债端顾虑,会制约机构票息资产拿量。
信用债表现整体不弱的三个证据。第一,高回报+低回撤的又一次体现。与关键期限国债相比,主流信用资产近一周收益变化幅度相对可控,活跃交易信用债样本收益与年内低点距离普遍低于国债。第二,止盈意愿不算强烈。和3 月中旬、4 月底和7 月上旬对比,以GVN 成交比例代表急售(或止盈)意愿来看,银行次级债成交读数虽创阶段新高,但成交收益偏离上一日中债估值收益幅度整体弱于4 月底急跌区间,买盘力度尚可。此外,城投债和产业债以GVN 形式达成交易的比例并未缔造高点,且交易偏离相对保守。第三,定价弹性较大的资产,这次看起来有点“钝化,特别体现在超长信用债和银行次级债。推演一的成立,核心还未脱离供需框架。第一,负债端没有出现大面积压力,从而未伤及底层票息资产。第二,理财扩规模的趋势还在。第三,债券净增缓慢还是痛点。
配置资金会否关注负债端压力?换手率和成交量的确在刻画这样的担心。一方面,换手率的低位,持债不炒的主流化。另一方面,城投债及超长产业债成交笔数转而向下。其中,10 年以上城投债交易,环比降幅不小。
总体上,利率债走跌,信用债稳健暗含目前债市的两个矛盾:
一方面,利率债快跌,票息收益的确定性得以凸显,增量资金和存量配置都有切换到信用债的诉求,可绝对收益偏低的现状,意味着信用债可能并没有想象中扛波动(8 月9 日信用调整力度有放大迹象)。另一方面,今年历次调整时间都偏短,导致投资者还没反应过来,债市再度进入上涨,票息资产“跌不动,涨得快”的印象被固化。本轮央行提示债券类产品存在净值波动的可能性,不排除部分债券产品投资者出现赎回,提前应对的措施。这也意味着管理人过度切向票息做收益,恐怕会牺牲持仓流动性,从而难以应对赎回。两个矛盾并不利好下沉和久期极致操作,而这两个操作方向又是目前信用债可以赚到超额收益的资产。所以,短期观察负债端稳定性、资金面、票息资产定价及增量资金持续性,是接下来策略布局的关键。
短期来看,关注高流动性普信债有一定可取性,但久期不宜过短,以防利差保护不足,3 年至4 年是较为合适的期限,隐含评级方面建议参考负债端稳定性执行,该期限AA+更适合负债端不稳的账户。银行次级债流动性同样不错,但4 年附近国股行二永债定价仍低于10 年国债,加之近期调整偏慢,左侧机会适合关注。超长信用债在波动市中定价较为紊乱,建议转换思路,顺势关注较中等久期票息资产,以求防御。目前理财负债端成本不低,超长信用债或是其主要的收益增厚工具,待债市走向明朗,布局右侧仍有机会。
风险提示:测算失真,计算方法需调整,超预期信用事件,机构负债端面临压力。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