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金融数据点评:贷款、M1走弱 降息仍有必要
2024 年7 月,人民币贷款新增2600 亿元,同比少增859 亿元;社融新增7708 亿元,同比多增2342 亿元。M1 余额增速分别为-6.6%,相比前值回落1.6 个百分点,M2 余额增速为6.3%,相比前值回升0.1 个百分点。我们对此点评如下:
信贷:7 月份信贷走弱,居民端、企业端新增贷款均同比减少,企业中长贷创2016 年10 月以来新低,票据冲量。
7 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600 亿元,同比少增859 亿元。居民端人民币贷款减少2100亿元,少增93 亿元(其中短贷少增821 亿元、中长贷多增772);企业端人民币贷款新增1300 亿元,少增1078 亿元(其中短贷少增1715 亿元、中长贷少增1412 亿元、票据融资多增1989 亿元)。新增非银行业贷款同比少增113 亿元。
7 月份票据融资5586 亿元,高于2021-2023 年7 月份均值水平(2835 亿元),同比多增近2000 亿元,是信贷分项中最大的同比多增项,反映信贷需求偏弱情况下票据冲量,信贷结构不佳。但相比6 月份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9200 亿元的情况,7 月份居民端和企业端有所好转。
以票据利率高频跟踪信贷需求,今年以来,票据利率持续处于低位。二季度以来,票据利率季节性回落,明显低于2021-2023 年同期水平,反映实体信贷需求仍偏弱。
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在防范资金沉淀空转的同时,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深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加快推动储备项目转化,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增强贷款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结合政策表述来看,当前信贷增长可能收到“缺项目”的约束,实体融资需求有待挖掘。
社融:政府债、企业债是主要支撑。
7 月社融新增7708 亿元,同比多增2342 亿元;社融存量395.72 万亿元,同比增速为8.2%,相比6 月份回升0.1 个百分点。
从社融结构来看,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和信托贷款是主要拖累项,政府债、新增未贴现汇票、企业债是主要支撑:
7 月份社融分项中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信托贷款均有所减少,分别同比少增1131、550、256 亿元;
7 月政府债新增6911 亿元,同比多增2802 亿元,政府债净融资同比多增主要受国债融资低基数影响。今年7 月,国债发行量近万亿,比去年同期高大约600 亿元,且国债到期量低于去年同期,净融资额(4310 亿元)高于去年(811 亿元),也高于2019-2023年同期平均水平(1894 亿元);地方债净融资1911 亿元,低于去年同期水平(2235 亿元),略低于2019-2023 年均值(1971 亿元)。
非标7 月份减少755 亿元,同比少减970 亿元,其中未贴现汇票同比少减888 亿元;直接融资(企业债+股票)中,债强股弱,7 月份企业债同比多增738 亿元,股票融资同比少增555 亿元。
货币:M1 增速进一步回落,M2 小幅回升。
1)7 月份M2 增速小幅回升0.1 个百分点至6.3%,自去年2 月份12.9%持续回落后首次回升。2023 年以来,M1 增速整体回落,今年1 月份短暂冲高后持续回落,4 月份转负,随后降幅持续扩大至7 月份的6.6%。
2)M1、M2 剪刀差(M2 同比-M1 同比)回升至12.9pct,走阔1.7pct。M1 作为狭义货币供应量,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需求变化,通常作为经济周期的领先指标,其增速过低反映企业经营活力不足、居民消费意愿不强等问题。“剪刀差”走阔显示企业定期存款增速相较活期存款增长较快,企业经营活力不足。
7 月份信贷仍然偏弱,居民短期,企业短端和中长端信贷均同比少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创2016 年以来新低,票据冲量反映信贷成色较差;社融同比多增主要受政府债和企业债融资拉动。M1 持续走低,反映实体融资需求不足,企业经营活力下降,M2 自去年2月份以来首次上升。从票据高频数据来看,票据利率持续处在低位,信贷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金融数据反映实体融资需求较弱,降息的必要性仍然存在,但在当前防范债市利率下降过快的背景下,降息的时机可能还需等待。
风险提示:数据更新不及时等。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