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研究:7月社融增速回升 直融和票据明显多增

廖紫苑/张晓辉/王舫朝 2024-08-14 10:30:50
机构研报 2024-08-14 10:30:50 阅读

  7月社融增速 回升,政府债支撑而信贷拖累。2024年7月新增社融0.77万亿元,不及市场预期(同花顺预测平均值1.03 万亿元),同比多增0.23 万亿元,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同比多增0.28 万亿元,而对实体经济发放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0.12 万亿元为主要拖累。7 月末社融存量为395.72 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较上月回升0.1pct。

      信贷总量和结构均较为疲弱,票据多增特征鲜明。7 月信贷口径下人民币贷款新增2600 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同花顺预测平均值4540 亿元),同比少增859 亿元。其中①居民贷款当月减少2100 亿元,同比多减93 亿元:短贷减少2156 亿元,同比多减321 亿元,表明居民信心及消费意愿仍然不足;中长贷增加100 亿元,同比多772 亿元。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18.45%,仍在低位徘徊,但降幅已连续5 个月收窄。我们认为,5.17 楼市新政后购房市场情绪边际改善,但当前仍偏弱运行,后市表现仍需观察。②企业贷款同比少1078 亿元,短贷和中长贷双弱:短贷同比少1715 亿元,中长贷同比少1412 亿元,或源于上半年政府债发行较晚且项目落地速度偏慢导致配套融资需求不足;票据融资同比多增1989 亿元,冲量明显。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当前信贷表现仍然偏弱,这或是6 月信贷透支、手工补息整改和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法优化调整使金融数据“挤水分”、监管指导信贷均衡投放、实体融资需求不足等原因共同所致。从结构上看,信贷资源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但短期内新动能领域贷款需求难以完全接续传统领域下降的需求量,新旧动能转换阵痛在所难免。

      政府债发行提速,企业债同比多增。7 月直接融资同比多增2985 亿元,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发行提速(当月新增6911 亿元,为历史同期第三,同比多增2773 亿元)和企业债券同比多增746 亿元,而股票融资同比少增555 亿元。7 月表外融资同比少减970 亿元,其中非标同比改善(委托贷款同比多336 亿元,信托贷款同比少255 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少减888 亿元。7 月表内+表外票据合计同比多增2877 亿元,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提升1.92pct 至4.57%。

      存款和M2 增速上行,M1 增速持续回落。7 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上月末上升0.2pct。7 月人民币存款减少8000 亿元,同比少减3200 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同比少减4793 亿元、非银存款同比多增3370 亿元为支撑,而财政存款同比少增2625 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同比多减2500 亿元为拖累。7 月M1 同比增速下行1.6pct 至-6.6%,M2 同比增速上升0.1pct 至6.3%,M2-M1 剪刀差较上月扩大1.7pct。我们认为M1 持续回落,或主要源于规范手工补息、打击资金空转影响下出现存款搬家,企业活期存款向理财转化,以及实体融资需求偏弱叠加金融数据“挤水分”影响下存款派生减少。

      投资建议:关注金融总量数据新常态下的银行股投资机会。7 月社融和信贷表现不及市场预期,政府债为支撑和信贷为拖累的格局延续。

      当前金融数据“挤水分”的影响仍在持续显现,未来社融和信贷增速放缓或是“新常态”,总量数据的指示性作用或有所减弱。当前我国融资需求偏弱,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仍需政策支持。近日,央行召开2024 年下半年工作会议,提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着力民生、消费等重点,加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政策配套、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做好金融支持平台债务风险化解、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对银行而言,未来整体信贷增速中枢或将有所下移,但信贷结构有望持续优化,政策重点支持的民生消费和新动能领域有望形成新的增长点,短期息差或仍将承压,负债成本管控和风控水平或是下阶段的重点。个股层面建议关注:1)国企改革背景下,基本功扎实+低估值+高股息的全国性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2)基本面优质、业绩持续性有望加强、存在区域新亮点的银行:齐鲁银行、常熟银行、瑞丰银行。3)随着政策呵护,地产风险缓释可期有望带来估值修复的宁波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等。

      风险因素:经济超预期下行;政策出台不及预期;信用风险集中爆发。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