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口径信贷罕见“负增”
社融口径信贷罕见“负增”。7 月新增社融7708 亿,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同比多增2342 亿。但相比于过去五年同期新增社融均值1.07 万亿,明显偏低。从内部结构来看,政府债券是7 月社融的主要拉动力;7 月政府债券同比多增2802 亿至6911 亿,占新增社融的比例达到90%。而社融口径的人民币贷款是主要拖累项之一,新增规模为-767 亿,是2005 年7 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大幅少增-1131 亿。
需求偏弱与“存款搬家”影响叠加。具体地,对7 月社融我们还有以下几点观察:1)禁止“手工补息”后企业继续偿还短贷,消费意愿和收入信心不足导致居民短贷也负增;2)企业存款降幅为历史同期新高,或与偿还贷款、购买理财相关;3)票融冲量、中长贷低增,表明企业扩产投资意愿依然不强。
企业中长贷拐点是债市有效的“反转信号”。年初以来,不少基本面指标与利率走势有所脱钩,这种情况与2016 年有所相似,回顾当时的情况,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是“资产荒”环境下少数依然有效的反转指标。我们可以把企业中长期贷款的驱动力简单分为“内生”和“外生”两个方面,2016 年10 月、2019 年7 月企业中长贷增速回升可能更多是由内生驱动力主导,而2022 年5 月的筑底回升则更多由外生驱动力主导。
从目前的情况看,中长贷已进入前一轮“外生”扩张后的“消解期”。
期间企业盈利、生产预期在经过为期1 年左右的扩张后转为震荡,上行略显乏力。而政府债余额增速从2023 年7 月开始为期仅半年的上行,在2024 年初再度转为下行;近期或受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影响,增速有小幅回升趋势。因此,无论从内生还是外生因素来看,短期内或都难以支撑企业中长贷触底回升。后续关注企业生产预期和盈利情况何时再度步入上行通道,以及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相关项目会否快速落地开工、带来基建扩张和配套融资需求,届时有望推动企业中长贷跟随上行。
风险提示:历史经验参考性降低、海外市场波动超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