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社融:扩内需政策或亟需加力
核心观点:扩内需政策或亟需加力
7 月当月新增社融0.8 万亿,新增信贷0.3 万亿(vs Wind 一致预期1.0 万亿,0.5 万亿),金融数据不强,既有季节性因素,亦反映内生需求待改善。
我们提示:①M1 同比-6.6%,“存款搬家”,理财环比大涨外,亦反映实体部门内生需求待改善,盈利周期回升弹性制约尚存;②C 端中长贷略好转,但7 月末地产高频数据有回踩迹象,持续性待观察,B 端延续“去杠杆”→G 端进一步“加杠杆”扩内需或是形成正循环的关键;③7 月剩余流动性略升,但脱虚入实趋势未变,大盘业绩品种超额收益或仍占优。配置首选仍为A50。
“存款搬家”等因素外,实体部门内生需求待修复7 月单月M1-M2 同比剪刀差-13pp,较6 月小幅回落,M2 同比基本持平,实体贷款少增→派生存款减少,“挤水分、防空转”指引下,信贷供给审慎、冲量贷款减少的影响仍在。M1 同比-6.6%,较6 月回落,我们认为,除市场已有预期的“手工补息”以及7 月存款降息导致的存款→理财转移外,亦反映出实体部门持有现金以消费、投资的动能尚待改善。
B/C 两端“加杠杆”动能仍待改善
7 月新增中长贷TTM 同比-16%(vs 6 月-17%),与6 月持平。居民略有好转,7 月单月新增中长贷实现同比多增,与7 月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30%)、环比(+5%)维持韧性相匹配。不过,①成交面积高频数据在7 月末已出现回落迹象;②以存量债务/可支配收入衡量的居民杠杆率偏高,居民“加杠杆”的持续性尚待观察。企业仍不强,7 月单月新增中长贷同比少增1412亿元,与部分制造业前期增产后供给压力较大→产能利用率待改善→资本开支动能不强;金融“挤水分”相关政策起效均有关。此外,实际利率偏高抑或制约私人部门“加杠杆”意愿,关注未来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的举措。
期待G 端“加杠杆”,着力扩内需
根据NIFD 宏观杠杆率季报,2Q24,居民、企业和政府的债务同比增速分别为 3.8%、7.8%和 15.2%,其中政府债务虽在Q2 继续上升,但尚无法抵消B/C 两端债务增速的下降,同时,由于分母端回落幅度更大,2Q24 宏观杠杆率被动上升。我们认为,B/C 两端“加杠杆”动能有限的现状下,或需G 端进一步发力扩内需,以形成正反馈。7 月,特别国债发行拉动政府债融资近7000 亿元,是积极信号,未来关注:①目前偏慢的地方专项债发行会否提速;②已发特别国债及专项债的使用是否向“扩内需”倾斜。
市场启示:G 端加力或是形成正循环关键,当前仍以A50 为底仓7 月金融数据不强,低于市场一致预期,与6 月相似,背后更多是需求而非供给约束。对于A 股,第一,总量上,7 月M1 同比-6.6%,反映实体部门内生需求待改善,结合广义制造业产能周期水位,盈利周期回升的弹性仍受制约。第二,结构上,7 月数据印证B/C 两端“加杠杆”动能不强。此外,我们在24.7.23《出口链前景怎么看?》中曾提示,2H24,海外补库动能减弱,出口或随海外实际需求有韧性缺弹性。因此,我们认为,G 端进一步“加杠杆”扩内需或是下一阶段形成正循环的关键。现阶段,我们在配置上仍建议首选A50,此外关注运营型红利资产以及供需双向改善行业,如造船链。
风险提示:1)政府债融资节奏及政策力度不及预期;2)地产销售改善节奏不及预期;3)企业及居民等实体部门需求改善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