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报告:年内政府债的支撑可能会延续

解运亮/麦麟玥 2024-08-14 20:00:34
机构研报 2024-08-14 20:00:34 阅读

  社融多增的主要来源仍是政府债券。7 月新增社融 7708 亿元,不及市场预期。分项上,7 月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2802 亿元,是社融同比多增的主要来源。自5 月起政府债券对社融的支撑延续至今,而7 月剔除政府债券之外的社融实际上同比少增。从地方政府专项债来看,截至7 月底,其发行进展仍落后于去年;而国债发行进展则快于去年,主要是记账式国债,我们认为主要是受到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影响。综合来看,年内政府债的支撑可能会延续。

      社融口径下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出现负值。7 月社融口径下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为2005 年7 月以来的首次负值。2005 年7 月,两个口径下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均是负值,且数值基本相同。今年7 月,社融口径下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出现负值,而央行口径下的人民币贷款并未出现负值,仍录得2600亿元。央行口径下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包含了非银贷款,而社融口径下的人民币贷款更能反应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这背后体现的是实体融资需求偏弱运行的基本面因素仍有拖累。

      一降(M1)、一升(M2),M2-M1 的剪刀差被拉大。我们认为,M1 降、M2升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市场预期偏弱,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消费意愿不强,可能倾向于将资金存入定期存款、购买一些金融产品(如:国债),导致活期存款减少。由于活期存款是M1 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出现M1 继续降、M2 回升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央行释放流动性下,银行体系资金增加。7 月央行超预期降息20 个基点,遇上实体融资需求不足,导致银行体系中资金增加,这可能也会进一步推动M2 增长。

      我们预计未来手工补息对存贷款规模的边际影响或进一步变弱。我们在前期报告中已经指出,近期信贷等数据变化有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基本面、市场性和技术性因素。技术性因素即金融“挤水分”、禁止手工补息对贷款量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的阶段性扰动。在今年4 月上旬,央行指导自律机制启动违规手工补息整改工作。在Q2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也已指出,截止6 月末,21 家全国性银行的手工补息整改进度已超90%。随着整改进度的完成,未来手工补息对存贷款规模的边际影响或进一步变弱。

      风险因素:地缘政治风险,国际油价上涨超预期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