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结构周度跟踪:大行卖券之后 债市微观结构的新平衡
本报告导读:
后续债市微观结构可能进入一种新平衡,即交易量减少,大行买卖对利率影响力度增加;非银面临一定的回表成为8 月后期债市偏弱的主要原因;但利率上调有顶,这可能跟监管仍需呵护国债一级市场有关。
摘要:
前一周大行增 加卖出债券,结合大行的卖债效果看,我们认为后续债市微观结构可能进入一种新平衡。首先,后续从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及专栏4)继续提示利率风险看,我们认为此次对于利率风险的调控除了提升前期过低的利率外,还会增加对前期市场过度交易的监控,即金融防空转将逐步关注银行间。后续银行间债市交易量可能持续降低。
非银资金宽松,且受到央行调控影响较小是前期利率持续走低的重要支撑,后续这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成为8 月后期债市的主要压制力量。除了8 月后地方债供给增加外,一方面,基金和理财能有较强的顺趋势交易特征,在上一周利率回调后,基金对利率债的净买入明显下行,对利率债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专栏4 中引导投资者在比较存款收益和资管产品收益时更为理性看待,叠加前一周部分基金出现了净值的明显回撤,可能导致后续基金投资者的资金撤出存款回表,同时部分大行积极发售大额存单揽储吸引资金回表,非银资金宽松出现变数。
我们认为央行调控的利率可能上限仍然在2.25%以下,除了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态的点位(2.2%以下风险较高)外,还跟一级市场发行节奏有一定关系。大行的240011 等资产上一轮发行在8 月之前,发行收益率约在2.23%位置,这意味着在10 年期国债新券回到2.23%之上之前,大行的债券卖出确实是盈利的,但当利率达到2.23%以后,大行反而可能增加债券买入,补充下一轮调控所需的债券。另外,8 月以来,市场没有发行7 年和10 年债券,而这两个期限是央行本轮调控的中枢期限,后续利率调控上限需要考虑不要过度影响8 月中下旬发行这些期限债券的市场接受度。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推荐以2.25%左右的10 年期国债利率为顶进行配置,但突破前低的机会仍需等待9 月央行可能的明确表态政策利率继续下调以后。在此之前更推荐配置流动相对较低的资产,获取流动性溢价压缩的利差。
风险提示:无法穷尽所有指标、数据反应过去信息供参考、一般规律不完全适用于极端情形。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