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深度:海运视角看造船:需求篇:千帆过尽 百舸争流

机构研报 2024-08-15 22:00:38 阅读

  引言

      作为海运视角看造船的首篇报告,本报告主要聚焦于新造船需求,着重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为什么落脚于需求;2)未来需求有多少;3)订单需求何时兑现。同时,碳中和是讨论新造船需求绕不开的话题,而集装箱船队的替代燃料动力船比例最高,因此首篇报告关注集装箱板块。

      首篇报告为何落脚需求:应有之义

      周期行业离不开需求的配合。当前船厂订单排至2027-2028 年,新造船价格接近2008 年高点。过去十余年造船行业产能出清,当前活跃船厂数量仅相当于2008 年的1/3,产能(GT)较2011 年高点减少40%。展望未来,我国造船业控产能的基调未变;老船厂重启盘活的产能增长有限;劳动力紧缺及成本上升限制日韩等海外产能提升,造船厂产能短期难有明显增量。

      因此,行业景气的进一步上行,还是要落脚到需求的延续性。本报告采用情景分析法,分别计算:1)仅考虑船队老龄化的新增订单需求;2)同时考虑老龄化叠加环保催化的新增订单需求。

      集装箱船老龄化加剧,仍有更新需求

      中小型船老龄化加剧,老船更新需求存刚性,原因在于:1)老龄船舶运营成本显著增加;2)当前在手订单以大船为主,考虑到港口基础设施以及喂给港-枢纽港的运输模式,大小船在航线部署上难以替代。2030 年前预计新增订单350-490 万TEU,占现有运力比例为12-17%。当前集装箱订单已排至2027-2028 年,基础情形下,新增订单有望进一步延续至2029 年。

      碳中和政策趋严,催化环保需求

      同时考虑老龄化和环保要求情形下,提高绿色燃料动力船比例是满足减排目标的核心。集装箱船队(含在手订单)中绿色燃料动力船比例约10%,但距离实现目标仍有一倍以上差距。改造是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短期难以填补空缺,仍将催化新造船需求。2030 年前将新增新造船订单620-690 万TEU,占现有运力21-23%,2030 年前集装箱船产能将饱和。

      需求何时兑现:2025 年或是需求催化的关键年份当前IMO 正处于减排战略以及相关措施由早期切换至中期的过渡时间,2025 年碳排放定价方案将趋于明朗。同时,氨作为绿色动力船的理想能源之一,主机研发及商用和绿氨投产预计于2025 年实现重大进展。因此,我们认为2025 年将是催化集装箱新造船订单的关键年份。

      投资建议:老龄化与环保共振,静待需求二次释放综上,造船产能较2011 年高点减少40%,且短期难有显著增量。展望未来,造船业景气继续上行仍需新订单的延续。首篇报告关注集装箱船队,仅考虑老龄化问题,预计2030 年前将新增350-490 万TEU 订单;同时考虑老龄化和环保要求情形下,新增订单将提高至620-690 万TEU,占现有运力21-23%,2030 年前集装箱船产能将饱和。更进一步,油轮和干散船队在手订单占比低,且绿色燃料动力船订单少,可能会给未来新造船订单带来更大的空间。2025 年将是订单兑现的关键年份,IMO 碳排放定价方案将逐步明朗,氨主机商用及绿氨投产将有重大进展,催化需求。投资建议上,推荐关注全球造船龙头企业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动力。

      风险提示

      1、航运业景气度下滑;2、IMO 环保法规不及预期;3、钢材等价格大幅上涨;4、绿色燃料产能扩张和主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