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债框架系列报告之四:汽车债:行业信用资质偏中性 品牌竞争力为核心
整体上,我们认为在债市支持科技企业融资背景下,汽车行业债券获得科创债与科创票据支持力度较大,汽车行业头部公司相关债券值得关注。本篇报告重点围绕汽车行业主要主体基本面与财务报表特征、汽车行业信用债利差走势及近期水平、汽车行业新发主体案例、典型企业违约案例进行分析。
供给结构:发债量下滑,存续规模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北京汽车集团、保定市长城控股集团为主。2009 年至今(截至7 月24 日)汽车前三大主体累计发行量占比超过全行业三分之一。汽车行业发债供给量自2021 年以来有所下滑,且从分属性发行量占比来看,2022-2023 年地方国有企业的发行量占比明显下降。今年以来截至7 月22 日,汽车行业信用债已发行145 亿元,受益于债券融资利率下行与科创品种债政策支持,发债节奏略有所加快。
利差走势:2020 年下半年有所抬升,近期利差回归低位。2020 年前汽车行业AAA 级信用利差走势和整体产业债走势较为接近,2020 年下半年均有所抬升,但2021 年以来整体产业债信用利差下行、行情有所修复,而汽车行业中短端(1 年以上的)信用利差仍持续抬升至2021 年7 月。①截至7 月26 日,汽车AAA 级信用利差偏低于产业债整体的同期限同评级平均水平,其中0.5 年-1 年期低2.21 bp,1-1.5 年低9.87 bp,1.5-2 年低3.27 bp,2.5-3 年低7.30 bp,3 年以上低10.36 bp。②汽车行业利差分化程度较大,中低等级利差较高,截至7 月26 日,汽车行业AA+级主体信用利差显著高于产业债平均水平。
存量超过200 亿元主体包括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北京汽车集团。(1)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下属拥有两家汽车生产企业——吉利汽车和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截至2024 年一季度末,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资产为6680 亿元。旗下核心品牌包括吉利、领克、极氪、睿蓝、沃尔沃。2021-2023 年度,吉利汽车合计销量(吉利、领克、几何、极氪和睿蓝)合计销量分别为 132.80 万辆、143.30 万辆和 168.65 万辆,2023 年同比增长约17.69%。近年来围绕电动车布局较多,①极氪2023 年累计交付11.9 万辆,同比增长65%。②领克2023 年销量达22 万辆,同比增长超22%。此外,沃尔沃汽车面向国内外市场,2019 年-2023 年销量均在60 万辆以上。
(2)北汽集团汽车类型覆盖较广,包括以商用车为核心的福田汽车,以乘用车为核心的北京汽车,以高端轿车为核心的北京奔驰、以中高端轿车为核心的北京现代,以自主品牌为核心的北京汽车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基地①轻卡业务是福田汽车最主要的业务,2023 年全年福田汽车销量63.10 万辆(含合资公司福田戴姆勒产品)。②北京汽车是北汽集团打造乘用车自主品牌的核心整车平台,2023 年北汽集团自主乘用车销量为19.02 万辆。③北京奔驰是由北汽集团与戴姆勒公司双方共同经营、共同管理。2023 年,北京奔驰业务板块销量59.06 万辆,同比基本持平。④北汽新能源是北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平台。⑤北京现代是由北汽集团和韩国现代公司双方共同经营、共同管理。2023 年,北京现代全年销售25.70 万辆,同比增长2.80%。
新发主体基本面梳理:2020 年以来,共新增4 家相关发债主体。其中保定市长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债券存量较大。
旗下核心子公司为上市公司长城汽车,包括诸多自主品牌——哈弗、魏牌、欧拉、坦克、长城皮卡。哈弗是支撑整体销量的重要品牌,2023 年在长城汽车总销量中占比58.58%,近五年累计销量达362.76 万辆。长城控股集团进一步围绕汽车主业拓展了动力电池、汽车金融、自动驾驶和房地产等相关业务,需关注相关多元化业务开展情况。
信用评价的角度,汽车行业信用资质较为中性,主因汽车行业竞争性和资本开支需求较强,盈利能力的波动性较大,同时由于成本压力和行业“价格战”(降价促销)的因素,汽车行业的毛利率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截至2024Q1,汽车行业四维打分总分为5.8 分,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杠杆水平、偿债能力打分分别为6.08 分、2.76 分、7.34 分、7.08 分,盈利能力打分偏低说明ROA、经营利润率指标处于历史较差水平,但好在杠杆水平、偿债能力指标处于历史较好水平。汽车行业发债主体的货币/短期有息债务比平均值相比于多数产业债行业更高。
汽车行业信用资质偏中性,品牌竞争力为核心。代表主体经营能力、现金流、杠杆水平比较:汽车行业利润率分化较大,北汽集团、浙江吉利集团2024Q1 经营利润率(TTM)分别为4.35%、3.23%相比于其他发债企业表现较好;长城汽车股份经营利润率(TTM)为4.14%,但主要发债主体为其控股股东,长城控股集团2024Q1 经营利润率(TTM)为0.25%不高。三家代表主体的现金流来看,除2017 年、2020 年长城控股集团经营净现金流为负外,2016 年 -2023年三家主体的经营净现金流整体保持为正,从相比于营业收入的占比来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该占比多数年份在10%以上且波动性较小,经营获现能力整体较好。从杠杆水平指标的静态水平看,我们重点关注的三家主体——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北汽集团、长城控股集团的有息负债占总资产比例均在30%以内,短期有息债务占总资产比均在13%以内。
最后我们也分析历史上汽车行业代表违约案例——华晨汽车,核心风险因素为华晨自主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收入结构高度依赖华晨宝马而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存在着偿债压力较大,债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后续对于汽车行业信用债的观察,应当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母弱子强”、过度依赖合资品牌、债务结构不合理等风险。
整体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速,但竞争格局不稳定。重点关注发债主体的现金流充足及稳健程度、资本开支及债务负担,以及“母弱子强”等公司治理方面的风险识别。
风险提示:利率上行带动信用利差抬升风险,汽车行业发生超预期违约事件风险,偿债能力指标比较存在局限性等。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