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视角看7月金融数据:“稳增长”与“防风险”的权衡

胡建文/杜润琛 2024-08-16 16:01:10
机构研报 2024-08-16 16:01:10 阅读

  投资要点:

      7月金融数据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有待进一步改善。总量上看,低基数下政府债券放量支撑社融同比多增,但信贷少增反映私人部门融资需求依然偏弱。7 月新增社融7,708 亿元、同比多增2,342 亿元,低于一致预期的10,216 亿元;7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600 亿元、同比少增859 亿元,低于一致预期的4,561 亿元。

      票据放量托底信贷,居民企业融资需求偏弱:(1)7 月30 城房地产销售数据并未有明显改善,居民中长贷转为同比少减可能与居民房贷早偿的缓解有关。后续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可能会提振居民短贷,居民中长贷款能否持续改善还需继续跟踪地产销售端表现。

      (2)企业短贷同比多减量走阔或因部分被票据融资替换;中长贷同比延续少增对应企业经营预期和投资意愿仍待修复,同时债市利率下行中企业更多发行债券来满足中长期融资需求。(3)票据融资放量托底“信贷小月”贷款总量,在实体有效融资需求偏弱的背景下,票据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低风险的信贷资产对银行吸引力强。

      7 月社融同比转为多增依靠政府债券融资的支撑:(1)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2,802 亿元,但单月新增融资连续两月放缓。7 月末专项债发行仅完成46%,仍大幅落后于2023 年同期的66%,项目制约仍是关键。(2)企业债券融资继续以产业债为主导,城投和地产行业融资规模偏弱。(3)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连续四月为负主因票据承兑量增长有限,票据贴现比例提升使得未贴票据量持续减少。

      7 月金融数据在总量和结构层面均低于预期,在经济内涵上延续了此前特征:既有“挤水分”等技术原因,也反映了内生融资需求有待提振。供给层面上,一季度后银行业GDP 考核方式转为参考利润指标,银行月末冲高存贷款余额的动力下降。需求层面上,一方面禁止手工补息后,金融空转套利空间压降,存贷款规模更真实地反映经济现实活动;另一方面包括企业、居民在内的实体部门融资需求依然偏弱,核心CPI、PMI、社零等均反映经济内生动能仍需巩固。

      央行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重点关注央行长债管理的态度。

      7 月18 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立了稳增长在全年政策目标靠前的位置,随后7 月30日政治局会议、7 月31 日国常会均要求“加强逆周期调节”,央行在一周内先后下调OMO、LPR、MLF 等政策利率,债市利率快速下行。同时,“防风险”亦是央行重要的政策目标。4 月23 日晚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提示长债利率风险、7 月1日下午央行公告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8 月9 日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4 特意指出“投资者将逐步承担更多资管产品的净值波动风险”等,上述时点在央行“喊话”后债市利率均出现回升。

      风险提示:宽信用政策强于预期;地产政策放松力度高于预期;资金边际收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