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系列(六):无垠星空:商业航天投资主题研究
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不仅是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引擎之一。
商业航天是指利用商业模式运营的航天活动,旨在通过商业市场的方式开展航天技术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发射和应用。伴随着低成本商业卫星与运载火箭、低轨卫星互联网、太空旅游、太空资源利用等领域的拓展,商业航天已成为推动航天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构成国家战略性力量的有机组成。
当前全球各国加快航天领域改革和商业化进程,商业航天成为大国竞争的新高地。全球商业航天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最初几十年里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直到21世纪初,随着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蓬勃兴起,给商业航天的变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全球商业航天发展进入快车道,产业规模迅速增长。以“星链”低轨卫星星座系统、“猎鹰”火箭、“龙”飞船、“星舰”系统等为代表的商业航天系统颠覆了原有航天的设计理念、研产模式和应用模式,并呈现全球快速拓展的态势。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商业航天已迈入发展的快车道,并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在技术层面,多款商业火箭成功入轨,由商业公司研制的卫星取得多个国际和国内首次技术突破;在产业链方面,已初步形成了面向商业航天的火箭总装总测、卫星研产、卫星数据应用为一体的产业链;在企业方面,以长光卫星、微纳星空、银河航天等为代表的卫星制造企业,以零壹空间、蓝箭航天、星际荣耀、星河动力等为代表的商业火箭企业,以华力创通、星网宇达等为代表的卫星地面设备企业,以中国卫通、鑫诺卫星等为代表的卫星通信企业,以中海达、北斗星通等为代表的卫星导航企业,以航宇微、中科星图等为代表的卫星遥感企业,逐渐成长为中国商业航天的重要力量。
商业航天正逐步颠覆传统航天产业格局,主题投资机遇凸显,兼具政策红利(天时)、产业规模(地利)、市场前景(人和)。
商业航天发展至今,已渗透到发射、卫星制造、太空态势感知、太空信息支援、深空探测等众多领域,成为推动航天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亦包含了广泛的应用场景,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家政策规划的牵引下,目前北京、上海、海南、安徽、重庆等地区已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最终实现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产业链的全覆盖,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风险提示:海外货币政策节奏和幅度的不确定性,海外局部地缘冲突风险等。报告列举的公司/个股仅为案例介绍,不作为投资推荐的依据。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