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研究: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美国7月PPI和CPI同比涨幅收窄

胡玉玮/冯天泽/周之瀚 2024-08-19 18:01:28
机构研报 2024-08-19 18:01:28 阅读

核心观点

    本周重点关注三方面政策:(1)本周中国公布7 月经济和金融数据。

    7 月的经济和金融数据整体不及市场预期,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一定挑战,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需加快已出台政策落实进度,并考虑适时推出新一轮扩内需增量政策。(2)央行行长潘功胜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方向进行了明确阐述,释放三大信号:一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调整。二是货币政策各项工具优化。三是下半年增量货币政策可期。( 3)美国7 月PPI、CPI 同比涨幅回落,再度确认通胀降温趋势。美国消费和就业数据展现韧性,进一步驱散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市场强化对美国经济软着陆的预期,美联储9 月小幅降息已成大概率事件。

    摘要

    1、国家统计局:7 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简评:本周中国公布7 月经济和金融数据。经济数据方面,整体上看,7 月宏观数据呈现商品消费增速低位回升,投资、工业生产增速略有下行的分化格局,经济内生动能边际放缓特征依然较为明显。金融数据方面,7 月M1 同比增速回落1.6 个百分点至-6.6%,但M2 同比增速提升0.1 个百分点至6.3%,M1-M2 增速剪刀差继续走阔,体现出企业信贷扩张和利润改善情况仍显不足以及居民消费仍呈疲软态势。7 月的经济和金融数据整体不及市场预期,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一定挑战,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需加快已出台政策落实进度,并考虑适时推出新一轮扩内需增量政策。

    2、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持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简评: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方向进行了明确阐述。采访释放出三大信号:一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调整。央行将逐步减少对数量目标的依赖,转而更加重视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未来货币政策的重心更多放在对利率的调节上,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前企业和居民部门的信贷扩张意愿不足且能力较弱,数量型调节的作用逐步减小,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美联储大概率将于9 月转向进入降息通道,我国未来的降息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二是货币政策各项工具优化。央行在2 月、5 月、7 月先后三次实施了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具体是指2 月的降准、5 月的降息以及7 月的政策利率调整。7 月央行淡化了MLF 政策利率地位,强化7 天逆回购政策利率地位,并建立了临时隔夜逆(正)回购、收窄了政策利率走廊。

    此外,央行在二级市场上开展国债借入操作,也为之后央行在二级市场上常态化买卖国债奠定了基础。三是下半年增量货币政策可期。央行将加大调控力度,加快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同时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下半年央行或有降准降息等增量货币政策出台,配合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我国内需,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3、美国7 月PPI 和CPI 同比涨幅收窄,消费和就业展现韧性简评:美国7 月PPI 同比涨幅回落至2.2%、CPI 同比涨幅回落至2.9%,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再度确认通胀降温趋势,为美联储9 月降息转向起到支撑。然而市场仍然对CPI 分项中蕴藏的风险表示关注,服务通胀依然是通胀上涨的最大推手,其中占比最大的住房分项通胀下降速度开始减缓,房租CPI 环比回升。此外,美国零售销售数据远超预期,初请失业金人数为近5 周以来最低,这进一步驱散了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 也增强了美联储下一步降息转向决策的灵活性。美国经济数据的强劲表现已经传导至市场对美联储宽松政策的押注,交易员削减了对美联储9 月超大规模降息的押注,同时将降息25 个基点的概率从65%上调至74.5%。美国圣路易联储主席穆萨莱姆于8 月15 日表示:通胀似乎已经回到2%的轨道,就业市场吃紧不再对通胀构成上行风险,调整利率的时机可能已经临近。本周公布的美国各项经济数据表现良好,市场强化对美国经济软着陆的预期,美联储9 月小幅降息已成大概率事件。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