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深度研究系列二:特朗普幕僚莱特希泽《NOTRADEISFREE》启示录

方奕/黄维驰 2024-08-20 19:33:32
机构研报 2024-08-20 19:33:32 阅读

  本报告导读:

      本书回顾了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历程,特别关注莱特希泽对WTO 的观点与改革建议,并探讨了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调整”政策,以及与其他贸易伙伴间复杂的经贸关系。

      投资要点:

      美国贸易政策历经从殖民地时期对英国依赖,到关税法案保护国内产业,再到罗斯福推动自由贸易应对大萧条,冷战时加强自由贸易应对西欧挑战,最终新贸易保护主义下高关税与贸易壁垒再现。1)殖民地经济在重商主义下高度依赖英国及其贸易体系。2)1789 年至1933 年间,关税法案频繁出台,从筹集财政收入逐渐转向对国内产业的保护,尤其是《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加剧全球贸易的紧张局势。3)在经历大萧条后,美国认识到高关税的弊端,罗斯福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自由贸易;冷战时期,美国通过《1962 年贸易扩大法》加强自由贸易,以应对西欧挑战。4)新贸易保护主义时期,特别是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重新引入了高关税和贸易壁垒,体现了贸易政策在国内利益与国际合作间的平衡挑战。

      莱特希泽认为WTO 加剧美国贸易逆差,争端解决机制对美国不利,上诉机构偏向不公平贸易,且未能有效约束他国贸易行为,导致多边谈判僵局。他提出多项改革举措,旨在恢复贸易公平与效率。莱特希泽对WTO 持批评态度,认为未能给美国带来预期利益,反而加剧美国贸易逆差。他指出WTO 争端解决机制对美国不利,美国在多数案件中遭受损失,且上诉机构过度扩张,偏向不公平贸易。

      莱特希泽还批评WTO 未能有效约束他国贸易行为,并导致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他提出改革举措,包括重构全球关税体系、优化最惠国待遇原则、削减特殊和差别待遇、制定规则应对经济冲击、纳入“日落条款”及建立贸易平衡机制等。

      莱特希泽主张美国需要采取“战略调整”政策,以重新平衡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莱特希泽对中美两国关系的现状持有较为审慎的评估视角,指出中国在经济规模、政治影响力、外交策略、军事力量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均展现出显著成长,这些变化对美国构成了多层面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他提出了一系列旨在调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建议,包括加强关税措施、重新评估中国贸易地位、简化不公平贸易诉讼、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强化投资与出口管制,并寻求实现市场准入互惠,以减少对中国的技术依赖并平衡经济影响力。

      面对其它贸易伙伴在国际市场上的产业竞争力上升,美国推进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1)北美自由贸易协议虽促进了北美地区经济一体化,但也引发如美国制造业岗位流至墨西哥,农业部门受冲击,及墨西哥工人权益保障不足等争议。特朗普政府推动协议重谈,最终达成美墨加协定,强化原产地规则和劳工权益保障。2)对欧盟,莱特希泽指责其标准壁垒、高额补贴及内部产业差异阻碍美产品准入,加剧贸易赤字。3)英国脱欧后,积极寻求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但谈判未果。4)日本在汽车、钢铁领域对美国存在显著贸易顺差,美国多次寻求贸易平衡。5)印度在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上存在问题,美印贸易逆差显著。6)越南对美贸易顺差扩大,农产品设限及签署贸易协议被指削弱美竞争优势。

      风险提示:1)地缘政治形势超预期恶化;2)美国对华政策的不确定性。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