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系列之三:服务消费有望成为未来内需重要增量
本报告导读:
服务业发展不足是当前我国内循环不畅、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症结。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7 月政治局会议强调“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均表明政策思路在发生积极变化。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蕴含巨大服务消费潜力,另一方面,中央财政用于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有望进入加速期,也能够增强全社会消费意愿。预计到2035 年前,服务业有望年均拉动GDP增长 3.5-3.7个百分点,教育、医疗、养老等产业将重点受益。
投资要点: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服务业发展不足是内循环不畅的症结。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对应的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人员占比偏低,近年来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以服务消费为抓手支持服务业发展是化解就业压力必要举措。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就业吸纳能力下降,需要充分发展服务业,使之成为接替制造业的新的劳动力蓄水池。
7 月政治局会议强调“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服务消费是未来消费的主要增量:
1)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服务消费提升空间广阔。我国当前服务消费支出占比与发达国家仍有11 至21 个百分点的差距,随着人均GDP 水平提升,消费形态将逐渐转向以服务消费为主,服务消费提升潜力大;
2)新型城镇化蕴含巨大服务消费潜力。一是人口要素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促进服务消费提升;二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升个体消费能力和意愿,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三是城镇化进程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升整体消费倾向;四是城镇化过程也伴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释放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加收入、促进服务消费;
3)中国政府公共服务支出进入加速提升期,社会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提高,也能够增强全社会消费意愿。
服务消费提升预期下,中国服务业占比存在8.90-12.02 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未来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在5.00%-6.91%,年均拉动GDP 增长3.5-3.7 个百分点。
教育、医疗、养老等将成为发展服务消费的主要受益行业:
1)近年来服务消费成为主导消费的趋势增强,2022 年以来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等服务消费支出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分项;
2)新型城镇化将释放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服务消费潜力,支撑服务消费提升;
3)人口老龄化带动银发经济相关服务产业消费需求,对服务业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关注养老、医疗、保险、教育等行业。
风险提示:消费意愿提升不及预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