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深度研究:血液制品行业深度:外延并购+品种开拓 行业走向进一步集中

袁维 2024-08-21 18:01:27
机构研报 2024-08-21 18:01:27 阅读

  投资逻辑

      血制品行业兼具高壁垒和长期成长属性。血液制品生产材料来源单一、生产周期较长,且因其特殊性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要求,国家在血液制品行业准入、原料血浆采集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监管和限制措施, 行业具有较高的原料稀缺性和政策壁垒。2017 年至今,药监局、卫健委等主管部门又先后颁布或修订多项监管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采集、生产及销售环节。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截至2023 年末,国内持续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已不足30 家。

      血制品行业近两年来走出独立行情,防御属性突出。从需求端看,全球及国内血制品市场均长期维持稳定增长,根据PDB,2012~2023 年,国内样本医院人血白蛋白销售额从17.0 亿元增长至56.5 亿元,静丙销售额从7.2 亿元增长至25.5 亿元。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相关适应症拓展及院端教育不断推进,白蛋白及静丙作为国内主力血制品消费品种预计仍将维持稳定增长,带动血制品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提升。从供给端看,全球范围内血浆供给和需求的分布较不均衡,北美地区采浆量供给相对过剩,而国内方面,从签发量及签发批次占比推算,目前进口白蛋白仍占据国内白蛋白市场近2/3 份额,国内原料血浆供应能力距离满足市场需求仍存在较大缺口,原料血浆供应紧缺的情况仍将持续。从价格体系看,近年来部分血液制品被纳入广东联盟集采及京津冀联盟集采,其中人血白蛋白绝大多数厂商未调整价格,仅个别厂商小幅下调报价;考虑到供需和竞争格局,预计静丙和白蛋白价格体系有望保持稳定。

      外延并购加速落地,国内血制品行业集中度提升。国家自2001 年5 月起不再批准新的生产企业,对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目前国内持续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 家,且少数企业拥有多张生产牌照,行业的壁垒较高,生产企业牌照资源稀缺,外延并购对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血制品行业收并购事件持续落地,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趋势。

      复盘海外龙头CSL,外延并购和品种开拓是重要发展主线。CSL Plasma 拥有全球最大的血浆收集网络之一,复盘CSL发展历程,外延并购是保障公司血浆供应能力长期增长的重要途径。公司历史上先后收购瑞士血浆蛋白生产商ZLB、Nabi 血浆采集中心(美国)、Serologicals、Aventis Behring 等并与ZLB Bioplasma 在2004 年重组后成立了CSLBehring。过去十年间免疫球蛋白及特种产品为拉动公司成长主要动力,2023 年CSL Behring 营业收入92.90 亿美元,其中免疫球蛋白产品营收达46.75 亿美元,白蛋白产品营收11.09 亿美元,特种产品营收18.31 亿美元。

      投资建议

      血制品行业准入壁垒高、资源属性强,兼具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国内静丙、白蛋白等血液制品长期供不应求,近年来院内血液制品的医患教育进一步提升,奠定血制品企业业绩持续增长基础。在消费结构以人血白蛋白为主的背景下,我国血浆供应目前距满足白蛋白等产品需求仍有较大缺口;此外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产品人均用量远高于我国,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参考海外血液制品龙头公司发展历程,外延并购、新品开拓以及效率提升是三条重要发展路线。近年来国内血制品行业收并购事件持续落地,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趋势。当前建议积极配置浆源优势突出、业绩弹性大的头部血液制品企业。

      重点标的:天坛生物、派林生物、华兰生物、博雅生物、上海莱士等。

      风险提示

      产品安全性导致的潜在风险、单 采血浆站监管风险、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风险、采浆成本上升的风险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