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军工行业简评报告:民营商业航天有序推进 SPACEX商业载人航天公布
核心观点
卫星互联网可实现全球覆盖,是星地融合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民领域应用前景光明,市场空间广阔。近日,力箭二号整流罩顺利下线,民营商业航天关键技术再突破。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三号01 组卫星,航天发射任务有序推进。深蓝航天B3 轮融资成功完成,民营商业航天资本助力运营。国际方面, 美国SpaceX 公布一项新的商业载人航天任务,名为“前进2 号”(Fram2)。美国SpaceX 星链卫星常态化发射继续。
简评
卫星互联网可实现全球覆盖,是星地融合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民领域应用前景光明,市场空间广阔。近日,力箭二号整流罩顺利下线,民营商业航天关键技术再突破。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三号01 组卫星,航天发射任务有序推进。深蓝航天B3 轮融资成功完成,民营商业航天资本助力运营。国际方面, 美国SpaceX 公布一项新的商业载人航天任务,名为“前进2 号”(Fram2)。美国SpaceX 星链卫星常态化发射继续。
建议关注先行的产业链中上游。
产业链上游:卫星总装:中国卫星;卫星载荷:上海瀚讯、佳缘科技、航天环宇;载荷上游元器件:臻镭科技、铖昌科技、振芯科技;卫星总装测试:苏试试验;3D 打印产业链:铂力特、华曙高科;碳纤维复合材料:光威复材。产业链中游:卫星运营及服务:中国卫通;地面设备及终端:海格通信、七一二。
1、我国商业航天动态:
力箭二号整流罩顺利下线,民营商业航天关键技术再突破。近日,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平抛分离整流罩顺利下线,为冲刺2025 年力箭二号首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款产品是由中科宇航设计、爱思达生产的全碳纤维复合材料轻质化整流罩,直径4200mm,长度12.19m,创新性地采用了柱段和倒锥段一体成型工艺、适应平抛分离方式的局部刚度设计,也是国内首次在大直径整流罩分离方案中使用平抛分离技术,冷气推冲系统作为分离能源。平抛分离具有卫星安全包络大、装配对接工艺简洁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分离安全性;冷气推冲系统使用高压气体作为分离能源,具有推力大小可调节、作用行程长、可检可测的优点,还可以实现系统并联冗余,将进一步提高整流罩分离可靠性。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三号01 组卫星,航天发射任务有序推进。8 月16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1 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低轨星座系统新技术试验。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31 次飞行。
深蓝航天B3 轮融资成功完成,民营商业航天资本助力运营。近日,深蓝航天宣布成功完成B3 轮战略融资。
本轮由正悦投资正合云帆基金投资。在完成本轮融资之后,深蓝航天还将在厦门市集美区设立国际业务和服务总部。深蓝航天国际总部将面向海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服务方面,深蓝航天将在厦门拓展商业火箭研学教育、科普及供应链配套、航天电子产品制造测试等业务。厦门市集美区航天航空产业规划、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与深蓝航天发展可回收复用运载火箭、服务全球市场的战略定位非常契合,双方共同打造面向国际商业火箭市场的重要窗口。
本次融资完成后,深蓝航天将更加聚焦核心技术的突破,与“星云”系列可回收复用火箭的商业化应用。
预计8 月底,该公司将实施中国首型可回收运载火箭星云一号一子级的高空垂直回收飞行试验。与国内其它火箭回收试验不同,本次试验并非使用技术验证的试验火箭,而是深蓝航天即将进行首飞入轨+回收飞行任务、面向商业化应用的运载火箭产品。
2、国际商业航天动态:
美国SpaceX 公布一项新的商业载人航天任务,名为“前进2 号”(Fram2)。这将是航天历史上首次载人极地飞行任务,预计最早于2024 年底启动。此次任务将由SpaceX 的猎鹰9 号火箭发射升空,由载人龙飞船搭载4 名乘客进入一条特殊的“极地轨道”。他们将利用载人龙飞船的舷窗观察地球的极地区域,研究类似极光的不寻常光辐射现象。除了观察极光,“前进2 号”任务还将开展对人体在太空中的影响的研究,包括拍摄首张太空中的人体X 光片,研究太空飞行对行为健康的影响等。
美国SpaceX 发射第184 批星链卫星。8 月10 日,猎鹰9 号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40 号发射场发射升空,完成了星链8-3 任务。这是SpaceX 公司的第184 批星链发射,发射了21 颗星链V2 Mini 卫星,其中包括13 颗直连手机的星链卫星,星链卫星总发射颗数达到了6849 颗。直连手机的星链卫星总发射数目破百,达到了142 颗。
风险分析
1、卫星互联网建设不及预期。卫星互联网产业系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随着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国家可能会出台新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和指导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些政策和法规的调整可能会对行业的生产运营和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2、技术突破不及预期。尽管中国在卫星互联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与国际最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在一箭多星、低成本制造等方面,仍是制约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3、频谱和空间资源争夺。随着低轨道卫星数量的急剧增加,频谱资源和空间轨道资源的争夺将日益加剧。如何在国际上协调和争取更多的频谱和轨道资源,以确保我国卫星互联网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挑战。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