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报:科学家首次实现无漏洞HARDY佯谬检验

赵子健/徐淋 2024-08-23 14:11:08
机构研报 2024-08-23 14:11:08 阅读

  科学家首次实现无漏洞 Hardy佯谬检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陈凯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南开大学陈景灵等合作,通过发展高效率和高保真度的光学量子纠缠态制备与测量系统,成功实现了关闭探测效率漏洞与局域性漏洞的Hardy 非定域性演示。该研究为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提供了新证据,并为相关的量子信息应用奠定了基础,对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随机数认证等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

      杭州医学所等发表全球最大规模结直肠癌多组学研究。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组学与智慧医疗中心联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华大基因智惠医学研究院,研究公布了全球首个大规模结直肠癌多组学的研究结果,并结合临床信息系统总结了与临床结果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的分子特征。

      研究团队对1063 名结直肠癌患者的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包括782 例结肠癌和281 例直肠癌,21%(223 例)是微卫星不稳定(MSI)肿瘤,总共生成近412T 数据,其中94%的病人有完整的5 年临床随访记录,形成目前全球最大的结直肠癌多组学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褶皱让金属有机框架薄膜不再“一拉就断、一掰就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赵俊杰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褶皱金属有机框架(MOF)薄膜,实现了薄膜制造过程与功能化集成的解耦,赋予了这类材料更具想象空间的应用方式,为其在分离膜、柔性电子等领域的集成应用开辟了新路线。引入褶皱结构不仅大幅增加了MOF 薄膜的有效表面积,还赋予了MOF 薄膜出色的柔韧性,使其能够承受高达53.2%的应变而不被破坏。褶皱MOF 薄膜优异的力学性能使MOF 材料能像贴纸一样,轻松实现在不同基底之间的转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

      金属所等发明热发射极晶体管。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采用了一种创新思路,通过可控调制热载流子来提高电流密度,发明了一种由石墨烯和锗等混合维度材料构成的热发射极晶体管,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受激发射”热载流子生成机制。该项研究开辟了晶体管器件研究的新领域,为热载流子晶体管家族增添了新成员,并有望推动其在未来低功耗、多功能集成电路中的广泛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纳米孔可提升金属强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金海军团队提出,如果细化至百纳米以下并弥散分布于材料中,孔洞将从有害的材料缺陷转变为有益的“强化相”。该团队以金为模型材料,在研究中发现,添加弥散纳米孔,可在不损失甚至提高塑性的同时,有效降低材料密度并大幅提升其强度。该研究表明,特征尺寸低于百纳米的孔洞具有类似于纳米颗粒或纳米析出相的强化效应。

      这一强化方式不仅有助于材料轻量化和回收再利用,而且可更大限度保留本体材料导热导电等优异物理性能,有望在多个领域获得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

      风险提示:前沿科技发展进程在规制边界、演进路径、商业落地、外部环境等方面不及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