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证券研究报告:机器人产业观察1:国产人形机器人正式量产 两场机器人盛会同步开幕
事件:2024 年8 月20 日,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 量产版发布。G1 量产版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性能和外观都得到升级,售价仅9.9 万元起。另外,8 月21 号世界机器人大会已在北京举办。同日,中国台湾国际自动化工业大展暨机器人与智慧自动化展已经开幕。
G1 机器人兼顾灵活与智能:G1 身高130cm、体重约35kg,最大关节扭矩达120N.m,自由度43 个,配备了3D LiDAR 和RealSense 深度摄像头,使其能够实时感知和导航周围环境。其配备23 至43 个关节电机,拥有43 个自由度,可以完成跳跃、旋转等复杂动作,甚至还能爬上布满碎片的楼梯。其三指的双手也比较灵巧,可以处理各种任务。
人形机器人发展迅猛,有望快速商业化落地:2023 年,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 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到2027 年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等发展目标。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6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 亿元。
2024 和2025 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持续高速增长。
人形机器人结合AI 有望发展向具身智能发展:根据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发布的《2024 具身智能全景图1.0》,具身智能行业涉及应用与投资孵化、技术开发与系统集成、基础设施与原材料三大板块,涵盖家庭服务、教育培训、娱乐休闲、医疗保健、特种作业、低空经济、物流运输、航天航空、基础模型与人工智能引擎、云平台与数据、传感器探测器、处理器芯片、无线通信设备等数十个细分领域,涉及企业超300 家。
人形机器人发展仍存在难点:目前工业技术不足和数据匮乏是人形机器人全面商业化落地前重点关注问题。1)工业精度差距:目前人形机器人上肢精度大约在厘米级,与0.01 毫米的工业精度差距还非常大。如果达到工业精度,数据收集效率就会大大提升。2)数据缺乏:自动驾驶如特斯拉FSD 利用海量驾驶数据学习,而人形机器人缺乏类似用户自发的使用数据,需依赖物理仿真构建的虚拟训练环境,其智能发展或主要由仿真数据推动。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领域前景广阔,随着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宇树科技G1 量产版发布及行业展会举办,预示行业从概念到商业化的演变。随着AI 技术逐渐成熟,人形机器人有望向具身智能发展,成为通往AGI 的关键里程碑。
风险提示:1.人形机器人发展不及预期;2. AI 技术发展不及预期;3.人形机器人下游需求不足。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