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IT产业跟踪:政策密集出台 未来方向几何?
基调:坚定拥抱碳中 和,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双碳政策奠定持续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产业趋势,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双碳”政策和能源改革背景下,电力信息化行业迎来需求高景气周期及商业模式升级机遇是看好能源IT 长期价值的核心原因。2016 年,我国首次提出2030 年实现“碳达峰”目标;2021 年10 月,国务院发布《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至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等主要目标。对于过往依赖火力发电的传统电力系统而言,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减少碳排放的必经之路。2021 年3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首次提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以来,相关顶层设计不断完善,2023 年来政策出台速度有所加快。
主线:完善消纳体系/放开电力交易市场
关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背景下的两大主线:电网建设/电力交易市场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在于不断增加绿色电力供给的同时保障电网安全和电力价格稳定,梳理过往政策脉络,可归纳为两条主线:其一为建设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新能源装机量、发电量的持续提升带来较大消纳压力,当前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正面临能源地理分布与能源需求错位带来远距离输电需求、新能源大规模并网造成供给波动、分布式能源广泛接入加大调度与运维难度等种种挑战,电网作为承上启下核心环节建设有望加速。聚焦过往政策:供给侧主要聚焦减少供给波动性,重点方向包括储能、配电网、智能调度、车网融合等;需求侧主要瞄准加强负荷管理与需求侧响应,重点方向包括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微电网等。
其二为构建市场化价格体系,新能源低边际成本、高系统成本、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背景下,过往计划体制难以为继,新能源市场化定价,以及各类调节性、支撑性资源的成本疏导机制均有待完善。立足当前,政策驱动下电力现货市场正全国性铺开,辅助服务价格机制趋向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正不断提速。过往政策主要有三大方向:1)厘清价格机制,还原商品属性,代表性政策为输配电价改革/煤电上网电价变革。2)丰富价格类型,发挥市场经济激励机制,代表性政策为建立容量电价/分时电价/辅助服务机制等。3)完善市场建设,容纳多元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过往代表性政策为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鼓励新能源&虚拟电厂入市等。
投资:政策与资金共振,增量需求有望涌现
2024 年以来,《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 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 年)》等行业政策密集推出,能源IT 顶层机制不断完善、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结合国网、南网规划电网投资增速创新高,政策与资金的结合不断强化产业趋势,有望为能源IT 带来增量建设需求。建议关注相关领域投资机会:输配电(电网数字化、配网自动化)、电力交易、辅助能源服务。
风险提示
1、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2、电网实际投资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