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周报:器械出海突破内卷
医药行业观点
1. 2024年上半年器械出口恢复正增长,分享全球市场增长
根据医保商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为229.76亿元,同比增长3.12%,除医用敷料外,其他细分子领域包括一次性耗材、医院诊断与治疗、保健康复用品、口腔设备与材料均实现了正增长。因为海外防疫需求变化,中国医疗器械2023年出口额为455.25亿美元,同比下降22.80%,实际剔除防疫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同比仅降3.08%。自2023年8月起,器械出口增长已逐步恢复。经历疫情防控阶段,中国医疗器械的品质已获得海外,尤其是一带一路等国家的认可。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通过FDA认证产品增加,并且高值耗材、中高端装备比例提升。因为医疗反腐等因素,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增长放缓,根据中国医疗装备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县级医院医疗设备采购规模同比下降50.57%,虽然体外诊断设备和医学影响设备的国产化比例提升,但总量下降带来的竞争压力加大。从高值耗材的定价趋势来看,国内带量采购和限价措施影响加深,单一依靠国内市场可能面临竞争内卷等诸多问题,出海已成重要突破口。目前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已陆续发布中报,海外市场增长对业绩增长的贡献比例提升,海外布局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
2. 新冠等其他呼吸道疾病叠加传播,呼吸道检测市场继续增长
根据疾控中心检测数据,近期南方和北方省份处于流感低传播阶段,全国未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但新冠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仍在传播,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数据,7月全省新冠病毒感染发病数为18384,对比6月份增加了1万余病例,全国新冠阳性率也上升至18.7%(7月22日-7月28日)。自疫情管控放开以来,流感、新冠、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就处于交替传播的状态,因此呼吸道感染检测需求季度波动减弱,而且随着先检测后治疗的意识提高,检测渗透率逐季提升。7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大医保基金对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支持力度,规范村卫生室医保服务协议管理,推动更多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感冒发热和呼吸道感染为基层常发病,加强规范化管理,离不开诊断作为临床处方的依据,抗原抗体快检自然适合基层村卫生室的诊断需求,未来医保覆盖面增加,将带动呼吸道快检向基层渗透。2024年将是国内企业进军全球呼吸道联检市场的重要开端,其产品平均定价有望高于国内,市场值得期待。考虑海外市场的提前备货需求,订单预计在感染高峰之前。
3. VE供给收紧趋势确定,提价仍在中程
8月21日,BASF就路德维希港工厂生产恢复问题发布公告,表示维生素E产品预计最早于2025年1月恢复生产,停产时间和我们预期的基本一致,前期BASF也发布了剩余库存的分配方案,仅少数企业获得,市场供给影响有限,因此BASF事故只是加速了VE提价节奏和价格的空间上限。近期,VE国内市场报价已从7月底的93-96元/kg,提升至160-180元/kg,VE欧洲市场成交价格也同步上调。推动本轮VE等原料药品种涨价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供给端龙头企业经营策略转变,目前VE的竞争格局稳定,未来市场策略仍将以利润为导向,我们预计VE报价仍将继续上调,未来国内市场报价预计超过240元/kg,目前VE提价仍在中间阶段。业绩兑现方面,我们预计从2024年Q2或者Q3起,部分品种提价带动的盈利好转有望逐步可见。浙江医药和新和成已发布2024年中报,Q2净利相对于Q1均有显著增长。根据VE出口均价,2024年Q2均价高于Q1。7月VE出口均价9.72美元/kg,高于5~6月均价,2024年Q3浙江医药和新和成的业绩弹性有望进一步加大。
4. 血液制品整合加速,集中趋势加强
血液制品属于资源型品种,其原料药主要来自献浆,生产企业和单采浆站的设立都有严格的审批流程。目前国内血制品行业现仅存28家企业,2023年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泰邦生物、派林生物五家位列千吨采浆梯队。2024年7月17日,华润博雅生物与GC Corp签订协议,收购绿十字股权,目前绿十字中国拥有4个浆站,2023年采浆量104吨。行业集中度提升是未来十年血液制品的重要趋势。在新增品种,新增浆站,新增市场方面,第一梯队企业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而且头部企业控股权也在发生变化,新股东赋能给与整合资源和资金的有利支持。从资源整合落地节奏来看,派林生物在进入陕煤体系后,对外合作引入新疆德源的采浆加速,自身建设产能也即将投产。
5.国产GLP-1新药出海值得期待
根据诺和诺德2024年中报数据,GLP-1中国地区的销售额为36.84亿丹麦克朗,约合38.6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中国超重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总量达,治疗的积极性高,为国产GLP-1上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国产GLP-1出海更值得期待。目前已对外授权的企业包括恒瑞医药等,出海合作模式多样,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发布,国产GLP-1新药的海外授权有望增加。
医药推选及选股推荐思路
2024年是医药行业实现驱动切换,依靠新技术应用,依靠出海开发新市场,逐步走出供给端“内卷”的关键时期,海外贸易风险和国内集采降价风险因素并存,但医药细分领域众多,既有抗风险的资源型品种的方向,也有依靠新技术率先突破的方向,维持医药行业“推荐”的评级,具体的推选方向和选股思路如下:
1)VE供给收紧,提价处于中程阶段,推荐受益于VE大幅提价,Q3业绩具备弹性的【浙江医药】,关注【能特科技】和【新和成】;关注供应格局稳定,具备持续提价的VB1,推荐【天新药业】,关注普通VD3提价和25-羟基VD3上量的【花园生物】,合成生物学在应用中未来有望市场产品规模化量产的,关注【川宁生物】。
2)新冠检测需求增加,呼吸道检测市场向基层渗透,出海打开市场空间,推荐具有快检优势,Q3海外订单具备弹性【英诺特】,推荐核酸检测技术持续迭代,满足临床和家庭自检趋势的【圣湘生物】;海外市场关注甲乙流新冠三联快检获得美国FDA许可的【万孚生物】,【东方生物】和【九安医疗】。
3)新冠阳性率增加,药物治疗需求增加,推荐【众生药业】,关注【先声药业】。
4)医疗器械出海有望持续突破,品牌合作和海外市场拓展值得期待。关注化学发光仪器及试剂出口逐步提升的【新产业】,推荐具备掌超的技术平台和国内市场定位优势的【祥生医疗】。
5)2024年医保谈判已发布初选名单,谈判规则优化后,更关注国产创新药品种的长期市场,推荐首次进入初选名单的【上海谊众】和【京新药业】。
6)聚焦GLP-1大品种及配套产业链:①GLP-1创新药方向,全球GLP-1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海外已应验具有更佳减重效果的双靶点激动剂方向,国内已布局双靶点激动剂方向的创新药,可以凭借更好的效果与司美格鲁肽等仿制药进行差异化竞争,推荐一期临床减重数据优异的【众生药业】,关注【博瑞医药】、【甘李药业】、【华东医药】;②GLP-1注射用包材的国产化落地,推荐【美好医疗】。
7)血液制品景气维持,资源型品种更能应对不确定性,行业整合加速,推荐【派林生物】和【博雅生物】,关注【上海莱士】、【博晖创新】、【华兰生物】。
8)品牌中药及其配套上游产业链更能防御政策的不确定性,较好的现金流具备现金分红基础,推荐【健民集团】,关注【佐力药业】、【千金药业】、【羚锐制药】、【马应龙】。
9)医药国企改革的增长潜力有望继续释放,央国企平台的效率提升更为突出,化学制药类国企,经历集采后负面影响已基本消化,费用和成本存在优化空间,推荐【国药现代】,关注【华润双鹤】;医药流通类国企,国大药房的效率对比民营连锁提升潜力较大,可以【国药一致】;器械类国企,改革后经营效率持续提升,推荐【迪瑞医疗】,关注【新华医疗】;中药类国企,对内激励优化,激活销售潜力,关注【千金药业】。
10)二类疫苗研发,结构性机会可以关注人二倍体狂苗的市场增长,可关注【康华生物】。
风险提示
1.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
医药生物技术壁垒高,研发失败可能导致不能按计划开发出新产品,无法产业化。
2.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因营销策略不能适应市场、学术推广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导致销售不及预期。
3.竞争加剧风险
如有多个同种产品已上市,或即将有多个产品陆续上市,市场竞争激烈。
4.政策性风险
医药生物是受高监管的行业,任何行业政策调整都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
5.推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