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收支均改善
事件:2024 年1-7 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2.6%,前值(前值指1-6 月数据,下同)为-2.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速为+2.5%,前值为+2.0%。同期,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18.5%,前值为-15.3%;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速为-16.1%,前值为-17.6%。
核心观点:
7 月份数据显示,财政收支均改善。收入端,地方政府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并优化税收返还等政策,带来了税收收入的积极改善;支出端,土地市场持续低迷,但税收收入的回暖,以及加快落地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对财政支出形成有利支撑。后续来看,财政将保持支出强度,支持保民生和扩大内需相关政策,地方化债持续推进也能带来后续的投资增长空间。
一、一般公共预算:7 月支出同比增速回升,收支矛盾再度紧张财政收入同比跌幅放缓,中央回暖程度好于地方。1-7 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下跌2.6%,跌幅较前值小幅收窄。7 月单月来看,中央本级预算收入同比下跌2.3%,跌幅较上月进一步显著收窄,地方本级预算收入同比转为下跌1.48%,6 月实现同比增长。非税收入依然维持高增,7 月非税收入同比增速为14.55%,税收收入同比跌幅收窄至3.97%。
总体来看,7 月份,中央财政收入增速回暖,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较6 月放缓。结构上,非税收入依然高增,且税收表现也有所好转,税收好转的持续性值得关注。
从税收收入结构来看,主要贡献项中,7 月份,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同比由负转正,房产税同比增速维持平稳,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主要拖累项中,国内消费税、出口退税同比增速转负,国内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比跌幅扩大,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同比跌幅收窄。
贡献项中,7 月份,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速分别为5.2%、8.3%,对应的是当月进口表现较强,以美元计价进口金额同比增速为7.2%,且环比增速提升8.4 个百分点至3.4%。而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同比增速分别为11.9%、42.9%、14.8%,以上三大税种收入持续增长可能与地方盘活存量资产的举措有关。
拖累项中,7 月份,国内消费税中断了连续同比增长,转为下跌3.1%。今年以来,国内消费表现持续疲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从1-2 月的5.5%逐步回落至7 月的2.7%,在暑期消费活跃的支撑作用下,这一增速表现并不算强。
主力税种中,7 月份,国内增值税同比下跌2.8%,跌幅较6 月份小幅扩大,对应的是工业生产相对平稳。所得税中,个人所得税同比下跌4.6%,跌幅较6月份扩大0.6 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同比跌幅扩大与居民收入整体放缓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7 月车辆购置税同比跌幅收窄,对应7 月份乘用车销量边际回暖,或与7 月我国统筹安排3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关。
7 月企业所得税同比下跌4.9%,跌幅较6 月明显收窄,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企业盈利边际好转,数据显示,近期PPI 同比增速与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均有局部改善;其二,招商引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特别是国务院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推动建立统一大市场,或促使地方政府减少了为引入企业而“竞争性”减税的行为。
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速回升,地方改善程度较大。1-7 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速为2.5%,较前值回升0.5 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速为1.5%,较前值回升0.6 个百分点;中央财政支出累计同比增速位于9.3%的高位,但较前值回落0.3 个百分点。从支出增速来看,中央表现持续强于地方,而地方政府出现积极改善。
从支出结构来看,财政支出力度改善明显,主要类别支出的7 月单月同比增速均回升,其中科学技术、基建类支出改善程度靠前。具体来看,7 月份,仅卫生健康支出下跌10.53%,但较6 月份明显改善,跌幅收窄11.2 个百分点。其余分项中,科学技术、文化传媒、教育、基建四大类别支出同比增速均转正,分别录得48.28%、3.64%、4.67%、12.55%,分别改善58.19 个百分点、14.50 个百分点、10.60 个百分点、14.51 个百分点,而社保就业支出作为保民生刚性支出,维持高增,当月同比增速进一步提升至5.11%。
7 月当月财政支出力度扩大,最大的动因来自于财政收入的改善。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一方面加大存量资产的盘活,形成了相关税收收入,另一方面约束竞争性招商引资行为,优化资源使用效率,更多资金投入科学技术等领域。此外,基建领域的改善也是一大亮点,或与7 月政治局会议后推动地方债发行,加快特别国债使用进度有关。
从收支情况来看,财政收支剪刀差扩大。1-7 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进度为60.6%,低于过去五年(2019 年至2023 年)均值64.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进度为54.5%,低于过去五年(2019 年至2023 年)均值55.5%。1-7 月份财政收入-支出进度的剪刀差为6.1 个百分点,环比1-6 月份扩大2.2 个百分点。
经历过6 月份短暂的“再平衡”,即财政支出力度受到收入约束而放缓,部分修复财政收支剪刀差。7 月份,财政收支矛盾边际紧张,虽然财政收入增速回暖,但支出力度更强,这体现了财政加力提效的积极性,但也侧面反映出财政仍有必要扩大收入来源的诉求。
二、政府性基金: 土地出让拖累程度进一步加深1-7 月,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同比跌幅扩大,土地市场表现仍低迷;而支出累计同比下跌幅度有所放缓,或受益于地方专项债和特别国债落地的支撑。
收入端,1-7 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18.5%,前值为-15.3%,同比跌幅有所扩大。其中,1-7 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22.3%,连续五个月同比下跌,且跌幅进一步加大。支出端,1-7 月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同比增速为-16.1%,前值为-17.6%。其中,土地出让相关支出累计同比增速为-8.9%,前值为-9.2%。
1-7 月地方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1.77 万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5 万亿元。结合8 月份已有数据来看,地方专项债进入提速窗口期,发行量持续放大。至7月末,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进度上升至45.5%,仍显著低于过去五年(2019年至2023 年)均值67%。
从收支进度来看,1-7 月政府性基金收入与支出累计进度均弱于历史同期,但收支矛盾边际好转。1-7 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进度为32.9%,低于过去五年(2019 年至2023 年)均值43.6%;同期,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进度为34.3%,低于过去五年(2019 年至2023 年)均值42.4%。
此外,1-7 月政府性基金收入-支出进度的剪刀差为-1.40 个百分点,环比1-6 月份收窄0.09 个百分点。7 月份,土地市场并未见到起色,土地出让相关收入仍在快速下滑,但受益于地方专项债和特别国债落地的支撑,政府性基金支出边际回暖。
总结来看,7 月份数据显示,财政收支均改善。收入端,地方政府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并优化税收返还等政策,带来了税收收入的积极改善;支出端,土地市场持续低迷,但税收收入的回暖,以及加快落地专项债和特别国债,对财政支出形成有利支撑。后续来看,财政将保持支出强度,支持保民生和扩大内需相关政策,地方化债持续推进也能带来后续的投资增长空间。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重大项目开工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