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深度研究:降息周期复盘系列 权益篇
核心观点
降息周期中权益市场中期走势取决于降息性质,本轮关键点在于降息能否避免经济“硬着陆”。货币政策变化不等于风格切换:降息开启后美股/A 股/港股成长或均强于价值,但市值风格无稳定规律,取决于美国、中国自身相对基本面。若美国经济“软着陆”且相对基本面强势,美股大盘风格或延续,类似1995/2019 年预防式降息。行业上,受益于基本面/贴现率/资金面效应三重逻辑共振的医药超额收益胜率和弹性或最优,其次为港股软件与服务、A 股食品饮料/美容护理;降息推进至“深水区”后,地产链、资源品超额收益或随分子端改善启动。文末筛选华泰策略降息组合,供投资者参考。
降息性质可分为预防式、衰退式、危机性三类
1970s 以来11 轮联储降息周期,可以依据降息的催化剂和结果分为预防式、衰退式、危机性三类:第一步,判定降息的催化剂是否为“黑天鹅”事件冲击,若是则为危机性降息(1987 年美国股灾、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次贷危机、2020 年全球疫情);第二步,若不是危机性降息,判定降息是否成功避免衰退,若是为预防式(1984、1995、2019 年),若否则为衰退式(1974、1981、1989、2001 年)。除2016 年经济和加息预期放缓推动的美债利率下行外,美债利率下行区间通常伴随美联储货币政策宽松(降息或QE),且美债利率见顶往往领先首次降息,由降息预期驱动。
对大势:三类情景下权益表现不同,能否避免“硬着陆”决定中期走势三类情景下权益表现不同,考虑本轮为预防式或衰退式二者其一,能否避免“硬着陆”是决定中期走势的关键:1)预防式降息中美股表现较强、首次降息前后上涨,如1995 年;2)衰退式降息中,衰退区间内美股下跌,随着降息效果显现、基本面预期改善上涨,如1989 年降息周期中呈“N”型走势;3)危机性降息通常节奏快、时间短,危机解除后呈“V”型反转走势。A 股/港股与美股类似,美债利率见顶后港股胜率更高。根据华泰宏观团队2024.8.19《再论美国不衰退的逻辑》,由于政策有足够的宽松空间和意愿、对经济减速有清醒的认识,大概率不会促成萨姆规则→衰退的闭环。
对风格:贴现率下行成长或强于价值,市值风格更多受相对基本面影响降息或美债利率下行周期中美股、A 股、港股风格特征类似。第一,降息周期中成长相对价值占优,成长股的主体现金流分布在远端,是长久期资产,在贴现率下行(尤其是美债利率下行)的环境中,估值抬升幅度较价值股一般更大,特别是长久期+高ROE 的大盘成长(白马股,如创业板指和恒生科技)和中短久期+现金流均匀分布的大盘价值(红利股)。第二,货币政策周期对市值风格影响不明显,更多受相对基本面影响。对美股,美元相对基本面(以美元指数或美国GDP 占全球比重衡量)上行阶段,大盘相对小盘占优;对AH,国内剩余流动性“脱虚向实”环境有利于大盘股表现。
对行业:基本面/贴现率/资金面效应三重逻辑交集在医药1990s 以来9 轮美债利率下行区间中,美股医药、TMT 和消费行业占优:1)基本面效应,传导顺序由快到慢或为,医药等新兴产业一级市场投融资和资本开支周期回升→地产及后周期需求改善(10Y 美债利率领先美国地产周期约3Q)→上游资源品涨价;2)贴现率效应,美股消费、医药、科技板块中长久期+高ROE 的行业对美债利率下行更敏感。A 股和港股与美股类似,结合外资偏好,第一档为医药(投融资周期上行+长久期资产对贴现率下行更敏感+外资偏好高ROE 资产),第二档为港股软件与服务和A 股食品饮料/美容护理(贴现率+资金逻辑),第三档为外资偏好(超配)行业。
风险提示:历史规律失效;海外流动性宽松不及预期。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