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行业深度系列(4):银行业

机构研报 2024-08-27 19:56:10 阅读

  本篇报告作为ESG行业深度系列报告的第四篇,聚焦银行业。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我国金融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持金融稳定和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将对银行业的ESG特征进行判断,结合财务重要性原则分析ESG对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

      从银行业发展趋势看行业ESG特征

      助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银行作为国内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方,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上持续创新,逐渐发展出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产品谱系日益丰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绿色金融实践模式。

      关注气候变化,探索投资组合碳核算和碳风险管理模式: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揭示了气候风险对银行业资产、市场流动性和信贷的影响。为应对气候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银行业积极开展碳核算,完善气候风险计量工具,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并将其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推动业务领域绿色转型。

      依托金融科技赋能,支持普惠信贷发展: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其理念与可持续金融有共同的出发点,为广泛的普惠群体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信贷发展过程中,金融科技的赋能不可或缺。

      我们认为在银行业发展趋势中应重点关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结合金融科技的市场机遇,以及碳核算、压力测试等对气候风险管理的改善作用。在中金ESG评级框架中,与以上趋势相关的ESG关键议题(包括“绿色技术、产品与服务”“可持续投资”“气候变化”“ESG治理”)权重均是第一档,权重合计达到22.06%。

      ESG因素如何影响银行业基本面

      将ESG议题整合至行业分析框架的重要前提是基于ESG的财务重要性特征。我们选取“业务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质量”“风险管理”作为银行业基本面的衡量维度,对ESG重要性议题影响银行基本面的路径进行总结。

      可持续投资议题影响:以ESG授信管理为例,银行可以在业务授信管理的不同阶段整合ESG因素。兴业银行ESG授信政策与赤道原则相结合,将ESG相关风险评估体系全面运用到企业金融、零售金融、同业金融三大业务条线的授信流程中,促进不良贷款率降低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

      气候变化议题影响:以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为例,银行业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的流程包括确定测试目标和风险因素、设置压力情景与压力指标、构建气候与环境传导模型、实施压力测试、结果分析与应对措施等步骤。上海农商银行2023年进行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测试结果为高碳排放行业客户信用评级在压力情景下均会出现一定程度下迁,但由于气候风险敞口占比较低,对该行资本充足率影响有限,风险整体可控。

      上市银行ESG评级分域特征与投资策略构建

      我们使用中金ESG评级数据来分析国内42 家上市银行ESG评级的分域特征,观察到上市银行ESG评级与资产质量和盈利状况存在正相关性,但与估值相关性不明显。

      同时我们构建了基于中金ESG评级数据的负面筛选策略,在不同筛选比例下测试剔除ESG评级较差成分股的组合方案,以申万银行业指数为比较基准。我们将策略回测的起点设置为从2019 年开始,在总体回测区间内,10%ESG负面筛选策略的年化超额收益为1.4%,20%ESG负面筛选策略的年化超额收益为1.5%。2019 年至2023 年回测区间内,策略相较于申万银行业指数的年化超额收益率逐渐增加,从2022 年起年化超额收益率均为正值,近两年收益表现突出。

      风险提示

      1)绿色金融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绿色金融业务存在“漂绿”现象。2)使用中金ESG评级构建ESG投资策略,其有效性可能受到数据准确性偏差、评级模型偏差、数据更新滞后等因素影响。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