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联合行业“类债”资产研究:寻找稳健收益之路

  “类债”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基本面偏弱的背景下,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年初以来,债券市场表现亮眼,而权益市场表现不佳,截至2024 年8 月23 日,中债总净价指数上涨2.9%,而同期万得全A 和上证指数分别下跌12.6%、4.1%。在基本面偏弱的背景下,今年以来,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

      但随着债券市场持续上涨,其投资性价比逐步下降,而权益市场中的“类债”资产性价比逐步提升,市场对“类债”资产的关注度提升。今年以来,我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而随着权益市场表现不佳,红利资产的股息率逐步提升。截至2024 年8 月23 日,中证红利指数近12 月的股息率显著高于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以及50 年期国债收益率。因而,相比于长债,具有一定“类债”属性的红利资产的投资性价比凸显。

      红利资产整体具有“类债”属性,但其内部的市场行情分化红利资产具有“类债”属性。从现金流的稳定性、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以及风险收益情况来看,相比于其他权益资产,红利资产具有一定的“类债”属性:1)红利资产具有相对较高的分红率,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2)红利资产价格对长债利率较为敏感,两者呈相对稳定的负向关系;3)红利资产估值相对较低,其波动率和最大回撤率相对较小。

      虽然红利资产具有一定的“类债”属性,但今年以来,红利资产内部的市场表现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今年以来,截至2024 年8 月23 日,中证红利指数权重相对较大的行业中,国有大型银行、区域性银行分别上涨40.1%、24.6%,煤炭开采洗选则仅上涨4.6%,普钢下跌9.8%。因此,虽然从历史来看,红利板块具有一定的“类债”属性,但今年以来,其内部市场表现也存在明显的分化。

      如何筛选真正的“类债”资产?

      特许经营权类(国有大型银行、水电、公路)、周期资源类(炼油、动力煤)等红利资产具有一定的“类债”属性。从现金流稳定性、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估值以及风险收益情况来看,特许经营权类(国有大型银行、水电、公路)、周期资源类(炼油、动力煤)等红利资产具有一定的“类债”属性,其在市场整体以及红利资产板块出现调整时,具有一定的“抗跌”属性。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特许经营权类和周期资源类红利资产供给相对稳定,且以央国企居多,面临的竞争相对较小,即便行业基本面出现波动,但投资者对相关行业未来现金流的预期仍相对稳定,使得这类资产易受到投资者青睐,其市场行情呈现长期震荡上行的趋势。

      对于具体的“类债”标的,我们仍然从现金流稳定性、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估值以及风险收益情况等角度出发进行初次筛选,但由于自上而下筛选容易忽视微观细节,因而我们联合光大证券研究所各行业团队,自下而上对标的进行二次筛选,最终筛选出一批“类债”标的供投资者参考。

      风险分析

      1、相关行业或公司分红不及预期;2、相关行业或公司市场行情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下降;3、宏观经济环境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导致相关行业或公司“类债”属性下降。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