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小鹏图灵”流片 华为引望智能上半年扭亏为盈

刘蒙/张永嘉 2024-08-28 17:38:56
机构研报 2024-08-28 17:38:56 阅读

  事件:

      1、8 月27 日晚,小鹏汽车在MONA M03 上市发布会上宣布其全球首颗可同时应用在机器人、AI 汽车、飞行汽车的芯片“小鹏图灵”已于8 月23 日成功流片,同时小鹏MONA M03 Max 版具备高阶智驾功能,该版本将于2025 年春节后开启交付。

      2、8 月25 日,赛力斯公告拟以115 亿元现金向华为购买深圳引望智能10%股份,根据《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草案)》披露,引望智能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104.35 亿元,实现净利润22.31 亿元,毛、净利率分别达55.36%、21.38%,整体扭亏为盈。

      点评:

      蔚来、小鹏接连流片,智驾芯片进入多元化竞争阶段。在蔚来自研智驾芯片“神玑NX9031”流片后,小鹏宣布“小鹏图灵”也已成功流片,逐步进入测试验证阶段。该款为端到端大模型定制芯片,集成2 个自研NPU(神经网络处理器)、2个独立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并采用面向神经网络的DSA(特定领域架构);拥有40 核处理器,为大模型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支撑,支持本地端运行最高30B参数的大模型。我们认为算力芯片自研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供应链方面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提升下,依赖海外厂商具有较大风险,同时当前高阶智驾主要采用英伟达Orin 芯片,车企议价能力弱且产量受英伟达供货制约;性能提升方面专用自研芯片能自定义芯片规格和需求,可基于自家算法架构来设计芯片架构,砍掉无关通用性模块实现最优的性能和功耗平衡;成本方面可以短期费用换长期毛利,自研芯片所需研发投入较大,但研发成功后有望随规模效应释放实现单车芯片成本大幅低于外采,实现毛利提升;品牌与差异化方面能体现车企科技实力,同时有望通过软硬协同实现差异化竞争。但自研芯片仍存在投入高、落地周期长、依赖自身出货规模效应难释放等问题,我们认为行业或将进入多元化竞争阶段,海外供应商仍具优势,华为、地平线等供应商依托生态合作不断向高阶智驾渗透,部分科技属性强的车企将通过自研战略部分摆脱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国产算力生态迎来发展机会。

      智驾价格逐步下探,行业有望发展提速。小鹏MONA M03 提供三种车型,入门车型515 长续航版售价11.98 万元,620 超长续航版 12.98 万元,580 超长续航Max 版15.58 万元。据小鹏宣传其Max 版无激光雷达,搭载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不限城市,不限路线,不限路况,该版本将于2025 年春节后开启交付。

      当前L2 级辅助驾驶功能乃至高阶智能驾驶所搭载车型价格逐步下探,随着在低价车型中的渗透,车企在智能驾驶产品出货、数据积累、消费者教育等方面均有望提速,叠加我国“单车智能+车路协同”共同发展的政策方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在中长期维度降低智驾成本,助推行业发展,低价智驾方案或将陆续落地。

      华为汽车业务实现扭亏为盈,作为供应商与生态伙伴绑定加深。引望智能由华为于今年年初成立,依托华为的相关资源,通过传统零部件销售模式、HI 模式(Huawei Inside)和智选模式三种销售形式,实现在国内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领先优势,与赛力斯、长安、东风、奇瑞、北汽、江淮等主机厂合作稳健。今年上半年引望智能已实现扭亏为盈,104.35 亿的收入中硬件占比58.39%(60.93 亿元,毛利率33.41%),软件占比41.61%(43.42 亿元,毛利率86.17%),盈利能力处于同业前列,规模效应逐步释放。我们认为华为汽车业务的优势不止源于技术实力,更多是依靠战略方向选择,其“平台+生态”的战略,为智能汽车提供数字底座和开发工具,截至2023 年底已累计发展超过300家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灵活的合作模式与生态品牌效应使其产业地位逐步增强,本次下游车厂的入股将有望进一步提升华为汽车生态的合作粘性。

      投资建议:整体来看低价智驾方案陆续问世,行业格局面临加速分化,头部企业实力逐渐增强,从特斯拉FSD 入华预期提升、华为相关车型及方案发布、蔚来、小鹏及Momenta 选择自研芯片等可以看出,主机厂降本压力与算力芯片的核心地位仍较为确定,在该逻辑下我们认为国产智驾芯片厂商黑芝麻智能、地平线(未上市)以及与海外芯片龙头合作紧密的德赛西威、中科创达、经纬恒润、光庭信息、四维图新等公司有望受益于行业发展,华为生态软通动力、中软国际及相关车企同样有望受益。

      风险提示:智能驾驶行业发展不及预期风险、车企自研投入增加、端到端技术发展不及预期、行业政策支持不及预期、公司上市速度不及预期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