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框架系列一:流动性与股市行情总体逻辑探析

朱成成/燕翔 2024-08-28 18:47:24
机构研报 2024-08-28 18:47:24 阅读

  投资要点:

      在研究资产价格波动时大家背后讨论最多的一词就是流动性,但是“流动性”一词是一个典型的概念不清、定义模糊的名词,在研究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本文作为流动性系列研究第一篇报告,旨在探讨流动性对A股大势研判及板块轮动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宏观流动性并不总是能准确刻画出股市流动性,或者说宏观流动性到股市流动性的传导并不总是顺畅无阻的。历史经验看,一般只有在经济下行周期的尾声阶段,宏观流动性宽松才能有效传导至股市流动性。在经济下行初期,宏观流动性宽松,往往很难传导至股市流动性层面,而在经济下行的后期,市场对分子端开始钝化,分母端流动性宽松的逻辑更容易兑现。

      第二,相比于宏观流动性,股市微观流动性才是影响市场行情及估值的重要变量,股市流动性改善阶段有助于催化分母端行情。从名义利率和市场估值走势来看,二者相关性并不显著。但实际上,当我们进一步聚焦股市微观层面流动性,可以清晰的发现在股市成交活跃、流动性宽松期间,往往可以看到市场估值走高,大盘表现较好。而在股市成交低迷、流动性趋紧期间,市场估值大幅缩水,市场表现不佳。

      第三,从实证经验事实来看,流动性整体宽松与否并不是大小盘风格切换的直接决定因素,笼统的用宏观流动性或股市流动性整体松紧与否很难直接解释A股风格轮动。小盘股行情均可以在流动性宽松利率下行环境中出现,也完全可以在利率上行流动性收紧的环境中出现。同样在A股明显抱团核心资产期间流动性环境既可以宽松也可以收紧。

      第四,股市投资者结构(增量资金结构)变化有助于解释风格轮动及行业表现。机构投资者市值占比和大小盘风格表现高度相关,一般当机构投资者占A股总市值比重提升时,市场风格往往表现为大盘股占优,而当机构投资者占比下降时,市场风格往往表现为小盘股占优。同时机构投资占比变化同样可以很好解释其重仓板块超额收益走势。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很好理解当前市场红利占优的行情特征,去年底以来中央汇金大规模净申购宽基指数ETF,成为A股市场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其重仓定价权较高的银行板块则具有显著超额收益。

      风险提示:一是宏观经济恢复弱于预期;二是海外政策风险;三是政策监管风险等。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