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深度报告:汽车出海系列(一)梦启暹罗 观中国整车厂如何越日系之界、塑电动未来(上)
投资要点:
泰国为中国自主车企低风险、高潜力的出海优选地。自上而下分析,我们判断泰国的出海潜力主要体现在:1)中泰双边关系稳固、贸易粘性强,且政策环境友好,为中国车企创造了低风险的出海环境;2)泰国人口、经济增速、汽车保有量增速放缓,汽车市场或步入存量时代,亟待转型升级,而泰国具备油电切换的经济性,新能源车渗透率预期空间大;3)泰国虽有坚实的汽车工业基础,但新能源车产业链及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尚待完善,这为中国车企深度参与泰国新能源车产业链搭建和技术升级提供了机遇;4)泰国汽车行业出口导向显著,缺乏本土品牌,整车市场及一级汽零供应商仍由日资主导,泰国政府“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实施效果未达预期,因此鼓励新竞争者进入市场,这为中国车企在泰投资建厂、产品辐射全球提供了窗口;5)泰国新能源车市场尚处蓝海,日系车企侧重混动与氢能领域的研发,电动车发展相对滞后,这为中国车企以电动车“换道超车”提供了契机。
他山之石:本地化、平台力、团结是日系车企致胜泰国的三个成功经验。2023年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仍占据泰国汽车市场超75%的份额,回顾丰田在泰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丰田能够在泰国汽车产业发展和市场布局上抢占先机的秘诀主要有三:1)加强本土化生产程度是应对政策变动风险并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而“合资建厂+与当地供应商合作”是车企最快介入新市场的方式;2)母国政府积极发挥统筹作用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并为车企体系化能力建设注入活力,是车企出海投资初期成功率的有力保障;3)加强车企间、车企与零部件厂商间协同出海,并逐渐形成稳固的产业集群以发挥产业联动优势,是避免恶性竞争并提升车企抗风险能力的关键。
“产品力+华商资源”双轮驱动,中国车企有望以电动车“换道超车”日本车企。泰国汽车市场供给端的一大特征为:德系聚焦中高端市场,中国自主品牌与日系正面角逐低端车市场。
因此,中国车企在泰国市场能否成功立足,关键在于能否打破日系品牌的既有优势,抢占并扩大在泰国的市场份额。随着对汽车智能网联化功能有需求和偏好的年轻一代逐渐成为泰国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军,部分日系车因配置老旧难以满足其新期待,这为中国车企打造“高性价比+智能化+定制化”的产品填补这一市场缺口,进而构建口碑提供了契机。同时,日系车企出于对能源结构限制的考虑及对内燃机技术路径的依赖,电动化转型节奏慢,这也为中国车企发挥三电技术和成本优势,以电动车超车日系车企提供了窗口。此外,中国车企还有望借助泰国华裔的深厚资源网络,强化其落后于日系车企的体系作战能力。
投资建议:中国车企在泰发展仍面临泰国汽车市场容量较小导致短期盈利无法兑现、品牌认知度不强、海外车型需求结构与中国不同、新能源产业链不完善及电动车配套设施匮乏、运力不足影响交付等问题。具备克服这些挑战的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并引领产业变革的车企将更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中国自主车企在泰国市场短、中、长期的发展潜力,我们看好具备强大垂直整合能力的长城汽车;资金实力强、三电技术积累深厚、产品能源类型契合当地发展需求的比亚迪;率先开启规模化生产、拥有国内最大自营船队的上汽集团;以及东南亚区域影响力较强的吉利汽车。
风险提示:泰国宏观和政策环境变化超预期、泰国汽车市场容量有限与价格战风险、中国车企在泰国产能建设不及预期、泰国消费者对中国车企品牌认可度不足风险、全球化市场开拓受阻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