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策略专题:追寻日股杠铃策略之路
缩量行情困扰市场,杠铃策略值得关注
2023 年以来,市场对“反脆弱”的杠铃策略的关注度迅速提升。今年7 月以来,宽基指数延续缩量下跌趋势。我们在前期报告中明确表示,红利板块经历了此前的“缩圈”后,有望重新走出阶段性的相对优势。本次我们想站在更高的一个维度,不仅仅关注于红利风格,而是扩展到配置维度,去关注:杠铃策略的配置思路是否仍然有效?考虑到日本和我国经济的可比性,通过复盘日本杠铃策略和经济环境的匹配情况,或可指明方向。
追寻日股杠铃策略之路
1、1990 年-2003 年:脆弱阶段下,杠铃策略显著占优。泡沫刺破之后,经济衰退+行业危机使日本进入“脆弱时间”。尽管政府在1993 年之后开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双重发力。然而泡沫的破裂不仅使得经济本身进入衰退状态,还将银行业的脆弱暴露于外。在此脆弱阶段下,“杠铃策略”显著占优。
2、2004 年-2007 年:改革推动经济修复,杠铃策略优势暂歇。为了应对90 年代末期的低迷增长,日本在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持续发力,最终推动经济景气复苏。
日本股市也出现较快增长。反观“杠铃策略”的表现,相对优势并不突出。
3、2008 年-2013 年:经济危机爆发,杠铃策略再度占优。2008 年之后,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日本经济再临衰退,叠加政局动荡,投资环境再次进入脆弱期。杠铃策略表现出非对称优势。杠铃策略的左侧“类永续”资产表现良好,跑赢指数杠铃策略右侧的“类彩票”资产优势却不明显。尽管脆弱环境下市场更为关注远期盈利,但此时的技术进步却趋于停滞,难有想象空间。
4、2013 年至今:经济走向温和复苏,杠铃策略对冲市场脆弱。安倍晋三出任日本首相后,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从结果来看,“安倍经济学”推动日本经济温和复苏,此阶段下杠铃策略相对优势较弱。然而,随着2020 年之后“黑天鹅”事件频发,市场脆弱性被放大,叠加AI 技术革命,杠铃策略重现优势。
杠铃策略看国内:修复行情下依然有效
通过复盘日本杠铃策略和经济环境的匹配情况,可以发现:杠铃策略有效性与经济环境息息相关。当前国内稳增长政策频出,然而惯性压力下基本面改善并非一日之功;海外大选、地缘冲突等不确定因素仍多,市场“脆弱特征”延续。基于此,A 股有望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强指数牛市概率不高,杠铃策略仍然有效。
短期,软着陆仍是海外基准情形,同时中报业绩定价权重有望上升——(1)资源品:
有色金属、化工;(2)出口链:机械、家电、汽车零部件。
中长期,坚守红利底仓、布局左侧方向——(3)压制成长品种的要素在缓和,关注医药、半导体;(4)中期维度,利率中枢低位、景气趋势稀缺、政策强化分红是基准情形,央国企红利资产仍是底仓配置的最优选择,重点关注:公用事业、油气开采;(5)全年主题方向:低空经济、设备更新。
风险提示:政策超预期变动;全球流动性及地缘政治风险;定价模型失效。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