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出口稳定恢复中 内需长期有刚性支撑

胡博新 2024-09-02 11:30:28
机构研报 2024-09-02 11:30:28 阅读

1. 出口整体恢复增长,长期具备一定韧性

    根据医保商会数据,2024年1-7月,中国市场医药产品出口额614.33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医疗器械类增长3.92%,西药类增长2.68%,中药类下滑6.82%。器械类增长领先,2024年1-7月一次性耗材出口额大增8.96%,医疗诊断和治疗类增长3.2%。对比国内医疗设备市场,海外市场增长节奏不一致,跟中国医疗装备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县级医院医疗设备采购规模同比下降50.57%,截止2024年8月31日,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业绩披露结束,整体出口增长也优于国内市场。自2023年8月起,器械出口增长已逐步恢复。经历疫情防控阶段,中国医疗器械的品质已获得海外,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的认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通过FDA认证产品增加,并且高值耗材、中高端装备比例提升。化学原料药方面,2024年上半年,西药原料药出口额增长1.07%,对比2023年增长已恢复。因为库存和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内卷问题,部分原料药企业通过生产和库存策略调整,形成的新的供需平衡,推动原料药价格和利润的合理回归。在医药产品出口中,1-7月,美国占整体出口额的16.96%,后续其他国家收入比重更为分散,即使未来存在美国增加关税等贸易风险,但整体冲击有限,而且部分化学原料药品种已完成向中国的生产转移,中国企业掌握价格的主动权。

    2. 内需关注长期具有刚性支撑部分

    2023年是医药政策较为密集的年份,医疗反腐,地方联采,支付改革等改革措施接踵而来,在政策的压力下,国内医药市场依然收获正增长,根据米内网数据,2023年中国市场三大终端合计18865亿元,同比增长5.2%。2024年医疗反腐等政策影响延续,同时药品比价、统筹定价等新政策落地,医药市场增长也受到影响,其中2024年上半年线下零售药店市场(药品+非药)为2986亿元,同比下降3.7%。虽然整体面临压力,但从细分品类看并非都是均一的下降,2024年6月线下零售市场化学药TOP20品类,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血脂调节剂和糖尿病用药,保持了高增长趋势,可见刚性治疗需求的品类,其增长具有支撑。医疗设备方面,2024年上半年面临较大的压力,但2023年全国医院床位增加 34.2 万张床位,全国卫生人员总数增加 82.7 万人( 增长 5.7%),总诊疗人次增加 11.3 亿人次(增长 13.5%) ,在供给和需求的共同拉动下,我们认为国内医疗设备市场恢复增长只是时间问题。

    3. 零售药店市场业绩转变,经营节奏转变有望迎来拐点截止8月31日,连锁药房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报已陆续发布,从归母净利来看,连锁药房普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仅益丰药房一家实现了利润增长。连锁药店净利下滑背后有近年来药店数量的大幅增长,竞争加剧、也有政策端,医保改革后,个人账号收支减少等多重因素。截至2023年底,全国药店数量达到已666960家,门店增加背后而市场总量却缩减,根据中康资讯,2023年零售药店市场全品类规模5394亿元,同比增长-0.7%,2024年1-5月全国药店零售市场规模同比下滑3.7%。

    竞争加剧下,单店收入下降,门店亏损面增加,门店关闭增加。2024年Q1,关闭门店和新开门店已逐步靠近,零售药店行业扩张转向收紧,竞争缓和,零售药店的单产盈利趋向回升。从2024年Q1开始,行业亏损面已开始扩大,考虑单体和中小连锁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我们认为到2024年Q4,零售行业将达成新的平衡。政策方面,门诊统筹的覆盖面在逐步扩大,但相关品类涉及到连锁药房的品种和收入比重仍较小。长期来看,门诊统筹的覆盖面增加,占公司收入比例会扩大,但连锁药店仍是独立经营主体,自主调配品种的权限大,同时门诊统筹也带来客流量的增加。

    4. VE提价仍在中程,短期价格调整主要为存货因素近期,VE国内市场报价已从7月底的93-96元/kg,提升至150-180元/kg,由于在提价过程中,前期低价签单的发货,下游饲料企业消化储备库存,部分经销商报价有所波动,实际从企业出厂口径,目前价格仍在稳定提升中,目前VE仍在提价的中程,报价和成交价具备继续提升的空间。推动本轮VE等原料药品种涨价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供给端龙头企业经营策略转变,目前VE的竞争格局稳定,未来市场策略仍将以利润为导向。对于万华化学新投产的柠檬醛产能,我们认为从柠檬醛到VE,仍需要解决三甲基氢醌等关键中间体,需要布局的时间很长,而且万华的柠檬醛产能预计到2025年Q2才能规模化生产。

    业绩兑现方面,我们预计从2024年Q2或者Q3起,部分品种提价带动的盈利好转有望逐步可见。浙江医药和新和成已发布2024年中报,Q2净利相对于Q1均有显著增长。根据VE出口均价,2024年Q2均价高于Q1。7月VE出口均价9.72美元/kg,高于5~6月均价,2024年Q3浙江医药和新和成的业绩弹性有望进一步加大。

    5. 新冠等其他呼吸道疾病叠加传播,呼吸道检测市场继续增长根据疾控中心检测数据,近期南方和北方省份处于流感低传播阶段,全国未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但新冠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仍在传播,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数据,7月全省新冠病毒感染发病数为18384,对比6月份增加了1万余病例,全国新冠阳性率也上升至18.7%(7月22日-7月28日)。自疫情管控放开以来,流感、新冠、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就处于交替传播的状态,因此呼吸道感染检测需求季度波动减弱,而且随着先检测后治疗的意识提高,检测渗透率逐季提升。7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大医保基金对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支持力度,规范村卫生室医保服务协议管理,推动更多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感冒发热和呼吸道感染为基层常发病,加强规范化管理,离不开诊断作为临床处方的依据,抗原抗体快检自然适合基层村卫生室的诊断需求,未来医保覆盖面增加,将带动呼吸道快检向基层渗透。2024年将是国内企业进军全球呼吸道联检市场的重要开端,其产品平均定价有望高于国内,市场值得期待。对于拥有海外销售渠道的企业,尤其是面向C端家庭自检市场,更能获得市场的增量。

    6. 血液制品整合加速,集中趋势加强

    血液制品属于资源型品种,其原料药主要来自献浆,生产企业和单采浆站的设立都有严格的审批流程。目前国内血制品行业现仅存28家企业,2023年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泰邦生物、派林生物五家位列千吨采浆梯队。2024年7月17日,华润博雅生物与GC Corp签订协议,收购绿十字股权,目前绿十字中国拥有4个浆站,2023年采浆量104吨。8月31日天坛生物公告收购1.85亿美元收购中原瑞德100%股权,行业集中度提升是未来十年血液制品的重要趋势。在新增品种,新增浆站,新增市场方面,第一梯队企业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而且头部企业控股权也在发生变化,新股东赋能给与整合资源和资金的有利支持。

    7.国产GLP-1新药出海值得期待

    根据诺和诺德2024年中报数据,GLP-1中国地区的销售额为36.84亿丹麦克朗,约合38.6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中国超重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总量达,治疗的积极性高,为国产GLP-1上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国产GLP-1出海更值得期待。目前已对外授权的企业包括恒瑞医药等,出海合作模式多样,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发布,国产GLP-1新药的海外授权有望增加。

    2024年是医药行业实现驱动切换,依靠新技术应用,依靠出海开发新市场,逐步走出供给端“内卷”的关键时期,海外贸易风险和国内集采降价风险因素并存,但医药细分领域众多,既有抗风险的资源型品种的方向,也有依靠新技术率先突破的方向,维持医药行业“推荐”的评级,具体的推选方向和选股思路如下:

    1)VE供给收紧,提价处于中程阶段,推荐受益于VE大幅提价,Q3业绩具备弹性的【浙江医药】,关注【能特科技】和【新和成】;关注供应格局稳定,具备持续提价的VB1,推荐【天新药业】,关注普通VD3提价和25-羟基VD3上量的【花园生物】,合成生物学在应用中未来有望市场产品规模化量产的,关注【川宁生物】。

    2)零售药店中报业绩公布,医保监管、门店内卷等不利因素影响已逐步显现,2024年Q4行业有望逐步迎来拐点,建议关注【益丰药房】、【老百姓】和【一心堂】。

    3)新冠检测需求增加,呼吸道检测市场向基层渗透,出海打开市场空间,推荐具有快检优势,Q3海外订单具备弹性【英诺特】,推荐核酸检测技术持续迭代,满足临床和家庭自检趋势的【圣湘生物】;海外市场关注甲乙流新冠三联快检获得美国FDA许可并有线上渠道优势的【九安医疗】。

    4)医疗器械出海有望持续突破,品牌合作和海外市场拓展值得期待。关注化学发光仪器及试剂出口逐步提升的【新产业】,推荐具备掌超的技术平台和国内市场定位优势的【祥生医疗】。

    5)2024年医保谈判已发布初选名单,谈判规则优化后,更关注国产创新药品种的长期市场,推荐首次进入初选名单的【上海谊众】和【京新药业】。

    6)聚焦GLP-1大品种及配套产业链:①GLP-1创新药方向,全球GLP-1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海外已应验具有更佳减重效果的双靶点激动剂方向,国内已布局双靶点激动剂方向的创新药,可以凭借更好的效果与司美格鲁肽等仿制药进行差异化竞争,推荐一期临床减重数据优异的【众生药业】,关注【博瑞医药】、【甘李药业】、【华东医药】;②GLP-1注射用包材的国产化落地,推荐【美好医疗】。

    7)新冠阳性率增加,药物治疗需求增加,推荐【众生药业】,关注【先声药业】。

    8)血液制品景气维持,资源型品种更能应对不确定性,行业整合加速,推荐【派林生物】和【博雅生物】,关注【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博晖创新】、【华兰生物】。

    9)医药国企改革的增长潜力有望继续释放,央国企平台的效率提升更为突出,化学制药类国企,经历集采后负面影响已基本消化,费用和成本存在优化空间,推荐【国药现代】,关注【华润双鹤】;医药流通类国企,国大药房的效率对比民营连锁提升潜力较大,可以【国药一致】;器械类国企,改革后经营效率持续提升,推荐【迪瑞医疗】,关注【新华医疗】;中药类国企,对内激励优化,激活销售潜力,关注【千金药业】。

    10)二类疫苗研发,结构性机会可以关注人二倍体狂苗的市场增长,推荐【康华生物】。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