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PMI点评:产需两端均有所放缓

孙国翔/陈至奕 2024-09-02 16:29:34
机构研报 2024-09-02 16:29:34 阅读

事件:2024 年8 月31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中国采购经理指数,8 月制造业PMI录得49.4%(前值49.5%,后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50.2%(50.5%),综合PMI 产出指数录得50.1%(50.2%)。

    产需两端均有所放缓。8 月生产、新订单PMI 分别为49.8%、48.9%(50.1%、49.3%)。其中,新出口订单延续前期态势,小幅回升0.2 个百分点至48.7%,这一变化表明,一方面新订单的表现主要受内需拖累,另一方面虽然外需的环比增长动能不及Q2,但其回落的斜率不会过快。据统计局,分行业看,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4.0%及以上,产需较快增长,需注意后两者可能均对应外需,今年以来船舶出口同比维持高增;7 月以来,电气设备行业出口相关指标同比读数(出口交货值、出口价值指数等)也均转降为增,但7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反而收窄。同时,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专用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低于枯荣线。其中,受近期高温多雨影响,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放缓,或导致黑色金属需求偏弱,8 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6%(51.2%),下降幅度较大,不过得益于财政支出加速,8 月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反弹3.4 个百分点至43.5%,逆转了3 月以来整体下行的态势。

    受需求不足以及原油、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大宗价格环比下降影响价格指数。8 月出厂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PMI 指数分别为42%和43.2%(46.3%和49.9%)。值得注意的是,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之差已缩小至1.2个百分点(3.6 个),为今年以来最低水平,可能主要与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有关。

    例如,8 月美国公布非农数据后,部分国际大宗商品(如铜等金属)价格出现了显著波动,意味着未来仍需关注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能否得到实质性缓解。据统计局,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的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回落幅度较大,相关行业市场价格总体水平下降。

    采购量PMI 回落。8 月采购量、进口、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PMI 分别为47.8%、46.8%、47.6%、48.5%(48.8%、47%、47.8%、47.8%)。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 重回扩张区间,消费品行业位于枯荣线。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 分别为51.7%和51.2%(49.4%、49.5%);消费品行业PMI 为50.0%(50.1%);高耗能行业为46.4%(48.6%)。

    大型企业压力小于中、小型企业。8 月大、中、小型企业PMI 分别为50.4%、48.7%、46.4%(50.5%、49.4%、46.7%)。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扩张区间。8 月服务业商务活动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2%、46.8%(50%、46.7%),均上升。据统计局,暑期经济延续高景气度,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位于收缩区间,市场活跃度偏弱。

    总体来看,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挑战依然是有效需求不足,拖累生产端和预期。内需方面,服务项依然是重要支撑,且政策促进商品消费的效果或已初步显现(消费品行业PMI 维持在枯荣线),考虑到广东等经济大省政策仍在持续发力(《关于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实施方案》),后续商品消费也有望继续维持向好态势。外需方面,动能虽不及二季度,但下行斜率也不至于过快。展望后续,政策落地生效是重要线索,可能体现在财政基建支出加速、消费品以旧换新带来的相关商品(家电、车、消费电子等)需求改善,等等。

    风险提示

    全球产业链竞争加剧,外需变化快于预期。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