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专题报告:信用策略全指标监测(2024版)

尹睿哲/李豫泽/胡依林 2024-09-03 11:07:08
机构研报 2024-09-03 11:07:08 阅读

  信用策略跟踪和研究是一个否定再否定的过程。2023 年,是信用研究的转折之年,理财剧烈赎回打破刻板印象;土地财政顾虑的发酵,让银行次级债登上主流舞台大放异彩;化债举措意外铺开,逆转城投短债下沉策略偏好。一年间,信用基本面大开大合之余,债券策略板块轮动之快,难在历史经验找到对标,信用策略研究自然难以避免破坏性迭代,否定再否定成了必然的淬炼模式。

      今年以来,突破常规思路依旧是信用债市场的主线。信用债拉久期往往锚定在3 年至5 年2024 年以来,10 年以上超长信用债成为债市重要组成部分,绝对债牛环境内,该品种净价快速拉升,将“赚钱效应”体现得淋漓尽致。债市发行与交易期限的同步拉升,5 年银行次级债反而更受益于中短债行情。此外,急跌快涨的常态化,信用债多数时候还未反应过来,“扛跌”的标签,进一步巩固了拉久期增厚票息的策略广泛性,与利率小跌,长信用“大跌”的感官背道而驰。

      贴近实战投资,再度升级。去年我们推出信用策略系统图鉴,从新券认购情绪、现券交易及城投审批等多个角度监测市场,获得不少投资者的支持。风云变幻的市场,“一招鲜,吃遍天”几乎是不可能的存在,我们在原有的数据体系中,拓阔数据结构,纳入:1)超长信用债观察体系,2)量化信用策略收益,3)修正交易数据统计口径等多方面努力,打造更为贴近实战的研究框架。

      我们期待您的使用与反馈,这也是我们研究道路上,持续前进的动力。

      风险提示:测算指数变量失真,指数计算方法需调整,信用事件冲击指数。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