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业务周报:资本市场政策有哪些“预期差”?
【市场观察】如何看待资本市场政策“预期差”?
上周市场呈现触底反弹走势,周五上证指数盘中上涨超1.5%,收涨0.68%;深证成指盘中一度涨超3.5%,收涨2.38%。从风格来看,上周五成长板块表现较好,大盘成长板块上涨2.40%,而大盘价值板块周五逆市下跌。行业方面,之前表现较好的传统红利板块,如银行,煤炭等板块周五表现相对不佳,而地产等超跌板块以及电子,传媒等TMT板块周五则弹性较大。8月中下旬市场风险偏好持续收紧,使得资金过度聚集在国有银行等红利板块,导致拥挤度上升,挤兑其他板块的流动性。上周五红利板块下跌,而成长板块表现相对较好,或说明当前市场悲观情绪出现一定好转。
政策方面,上周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会议强调要把改革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增强改革政策取向一致性,主动评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改革和发展的合力,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业绩方面,上周是8月最后一周,中报对于市场的扰动逐渐消除,使得市场风险偏好回升。除此之外,上周四中央财办主任何立峰会见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达利欧表示,对中国经济和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愿为促进美中友好合作作出新的贡献。当前我国权益市场整体估值较低,待美联储降息落地后我国资产对外资吸引力或持续上升。
资本市场的政策以及后续资金的支持力度是市场关注的一大焦点。就下半年而言,我们认为应当注意把握“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健性”与防风险的“救市”原则:
“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健性”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和7月底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资本市场的明确要求。我们认为一方面,今年下半年国内长线资金对于市场的直接干预的力度或相对上半年边际减弱,管理层更希望市场依靠自身力量企稳,而非过分依靠“公共资源”投入。
另一方面,监管方面或对以量化、游资、衍生品、杠杆产品等在内的资金监管力度或显著增强,以避免出现类似今年1月下旬的杠杆资金引发的“负向循环”与“急跌”。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种监管也或将对市场成交量的收缩和下半年市场的整体赚钱效应产生影响。
就救助政策而言,我们认为金融风险救助或秉持三大原则:会导致区域性或系统性金融危机的该出手就出手;不能形成依赖公共资源的预期;风险救助后,必然伴随严监管和各种行为的惩治理。这意味着,当市场主体开始担心股权质押等流动性风险恐慌时,反而是重要投资机会。当前市场,伴随封闭基金产品密集到期,部分机构重仓股和小票已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压力,需要密切跟踪其后续风险及对应的政策机会。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