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观察》系列第七篇:共识之外:人民币升值的逻辑

高瑞东/王佳雯 2024-09-03 19:56:15
机构研报 2024-09-03 19:56:15 阅读

  核心观点:人民币升值的共识在于美元走弱、贸易商结汇,以及资本项的套息交易逆转。共识之外,我们提示:①美元已计入较强的经济衰退预期,美联储降息后可能被重估;②贸易商结汇支撑人民币汇率,但外资买入国内债券的行为尚未明显受到冲击;③逆周期因子“双向”调节,表明央行的诉求在于汇率运行的均衡状态,即期汇率围绕中间价双边弹性加大是均衡占优解。

      人民币对美元的快速升值,扭转了此前市场的悲观预期,继续看多人民币的主要逻辑为美元走弱、贸易商结汇,以及资本项的套息交易逆转。对于以上三点,本文提出一些共识之外的思考。

      外部因素:美元大幅走弱的空间有限,降息并不是美元走弱的充分条件。美元已计入较强的经济衰退预期,若今年9 月美联储降息25bp 如期落地,不排除美元指数阶段性探底,后续更需要关注美国经济指标的走势。若后续公布的经济指标并未显著走弱,则市场将修正对美国经济过度悲观的预期,对美联储降息路径进行重估,那么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利好则暂时会被削弱。

      市场力量:企业和居民结汇将支撑人民币币值,但外资买入国内债券的行为尚未明显受到冲击。预计8 月份结售汇数据能反映私人部门的行为变化,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将大幅收窄。此外,市场较为担心今年以来外资行持续净买入境内债券,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这部分资金可能转为流出。实际上,从数据跟踪来看,外资行净买入量仍在上升。

      监管诉求:央行的诉求在于维持汇率运行的均衡状态,单向波动反而是值得关注的风险。2024 年8 月30 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2024 年版),意在引导实体企业强化风险中性意识,管控好汇率敞口。此外,央行也在通过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中间价进行“双向”调节:今年8 月中旬开始,逆周期因子修复了大幅的负偏离,回到0 值附近,而9 月份以来,逆周期因子适度引导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走贬,以缓和升值→结汇正反馈带来的潜在风险。

      出于稳定出口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考虑,需要人民币走势基本稳定,即期汇率围绕中间价双边弹性加大是均衡占优解。

      风险提示:美国经济指标走弱驱动美元下跌;恐慌性结汇导致人民币快速升值。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