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专题:当前增量政策的几种可能

谭逸鸣/郎赫男 2024-09-05 07:40:20
机构研报 2024-09-05 07:40:20 阅读

当前宏观图景下,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亟需政策加大发力,后续增量政策会是什么、力度如何,尤其是财政增量政策怎么看,于债市而言又将有何影响?

    历史上的财政增量政策

    其一,调增预算赤字。历史上看,我国曾进行6 次预算调整,当中有4 次追加赤字。1998-2000 年三次追加赤字是经8 月底人大常委会批准,2023 年则是经10 月底人大常委会批准:(1)1998 年8 月:增发1000 亿元国债,重点加大基建投入,以应对国内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2)1999 年8 月:

    增发600 亿元国债,用于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巩固促进经济回升;(3)2000 年8 月:增发500 亿元国债,用于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巩固促进经济回升向好趋势;(4)2023 年10 月: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增发10000 亿元国债,全部纳入中央赤字,但作为特别国债管理。

    其二,发行特别国债。我国曾于1998 年、2007 年、2020 年新发特别国债,以及今年启动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此外2023 年增发1 万亿元国债并计入中央赤字,但也作为特别国债管理。相较于一般国债,特别国债发行的审批流程更为高效,仅需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后由财政部执行:(1)1998年:首次发行2700 亿元特别国债,以解决银行资本金不足等问题;(2)2007年:发行1.55 万亿元特别国债,成立中投公司以提高外汇资产运营的安全性及效益;(3)2020 年:发行1 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资金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全部直达地方;(4)2024 年:发行1 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其三,动用地方债结存限额。从使用流程上看,由于结存限额此前已经由人大审批,无需全国人大再审,仅需经过财政部审批即可使用。历史上看,存量限额空间主要有两方面用途:(1)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偿还存量债务:2020 年12 月至2021 年9 月建制县隐性债务化解;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末北上广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2023 年10-12 月再度发行特殊再融资债。(2)动用往年结存限额发行新增专项债:2022 年9 月7 日国常会部署依法盘活地方2019 年以来结存的5000 多亿元专项债限额。

    政策与债市,还将如何演绎?当前宏观图景下,稳增长诉求进一步凸显,政策需对应加大发力:(1)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可期,资金面有望维持平稳均衡,但与此同时央行仍将对长债利率保持关注,当然其监管核心目的在于避免单边预期的不断强化,而并非大幅抬升利率中枢;(2)财政方面,加大发力的必要性在增强,历史上看可动用的增量工具并不少,若增量政策出台,将对债市形成进一步的压制。但结合近期财政部相关表述,短期内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可能性或不高,后续增量政策出台的可能性及实际力度,还需进一步观察和评估,对应需观察9 月人大常委会的相关表述。(3)地产政策方面,当前市场较为关注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若政策落地,一方面是债贷比价效应利好债市,另一方面考虑到稳息差,存款利率也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于债市而言也属利好因素。综合来看,展望后市,在当前基本面支撑与金融监管压力下,叠加供给放量、资金面波动以及政策预期扰动,短期内债市利率或仍延续区间震荡格局,10Y、30Y 国债收益率当前我们分别按2.1%-2.3%、2.3%-2.5%区间运行判断。当前点位来看,进一步做平曲线空间或相对有限,关注后续资金和短端的变化带来的机会。

    风险提示:政策不确定性;基本面变化超预期;海外地缘政治冲突。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