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策略专题研究:A股几次底部的研究
投资摘要:
为什么要做底部研究?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说: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这些哲理名言在资本市场上的体现,就是涨跌周期的循环再现;也就是说资本市场上没有什么新鲜事,一切不过是各种因素交织作用下在K 线的记录。底部的研究,就是试图分析还原当时底部形成的历史条件,以期指导未来再次面对相似情形的应对。
2012 年以来市场上的几次底部。由于上证指数的历史形成的地位,我们为便于投资者理解,采用上证指数的底部进行分析。自2012 年以来,A 股重要的阶段性底点(其后一段时间内上涨的最大幅度超过20%)有以下几个:
1、2012 年12 月4 日形成的1949.46 点
2、2013 年6 月25 日形成的1849.65 点
3、2016 年1 月27 日形成的2638.30 点
4、2019 年1 月4 日形成的2440.91 点
5、2020 年3 月19 日形成的2646.80 点
6、2024 年2 月5 日形成的2635.09 点
所带来的启示:“地量见地价”只是一个朗朗上口的图书理论,在实际的市场中某个阶段的地量可以作为参考,但其意义有限。通常情况下,市场在缩量之后运行一段时间,由于抛盘再次增加导致换手率升高,反而促使市场进一步下跌,可能形成一个阶段性底点。
货币资金市场一般不是形成阶段性底点的主要原因,但是短期迅猛变动的资金利率确实可以形成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并有可能产生阶段性底点。由表1 和图7 可以知道,虽然我们很难确定一个参数的恒定值用来预判市场底点,但上证指数估值低于12 倍时,可以认为进入低估区域。阶段性底点的形成原因或许是非常复杂的迭加效应,但是个别事件可能成为催化剂。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样本采集的风险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