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流动性月报:国债买卖置换MLF 还需要降准吗?
国债买卖置换MLF,影响如何?
现券买卖或逐渐置换MLF,成为中长期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央行及银行报表影响如何?
一方面,对于中央银行而言,逐渐重启国债买卖主要体现为资产端科目的调整,从“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转移到“对中央政府债权”。
另一方面,对于商业银行而言,MLF 净回笼体现为负债端“对中央银行负债”减记;卖出资产给央行体现为资产端“债券资产”规模减记。MLF 作为成本较高的负债工具,缩量续作有助于缓和银行综合负债成本。
往后看,国债买卖置换MLF 逐步推进,但年内降准或仍有较大概率落地。
(1)资金缺口仍然需要央行对冲。今年2 月末至年末,预计一般存款自然增长带来的刚性缴准需求在7000 亿元左右,政府债券发行逐渐放量叠加MLF 到期规模的逐渐增加,银行仍有一定的负债缺口压力。资金存在缺口的情况下,MLF 成本偏高,从央行的视角或主要考虑现券买断或降准的方式进行对冲。
(2)不过,央行国债买入投放资金规模或受限。从管理陡峭化的国债收益率的角度看,央行或主要沿用买入短端国债的投放思路。但考虑一级交易商持有的短端国债规模,短期较难通过央行现券买断实现大规模置换。
(3)2021 年7 月宽松周期以来,总量货币宽松操作间隔落地,出于补充流动性缺口、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的考虑,降准仍有较大概率。2021 年7 月以来的货币政策宽松周期中,降准降息作为总量宽松信号多间隔开展,最长间隔时间不超过4 个月。在银行负债成本偏高,净息差水平逼仄,且不排除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环境下,至年末降准或仍有落地的可能。
8 月资金面和流动性回顾:扰动增多,资金预期一波三折资金价格运行方面,8 月政府债券发行放量,央行调控及MLF 后置操作等因素扰动下,银行体系负债缺口压力放大,资金面短暂收敛;月末,财政支出下达,央行国债买卖净投放基础货币1000 亿元,叠加赎回影响下非银资金回流大行,资金预期有所改善。
流动性水平方面,8 月基础货币全月减少或在7850 亿附近,其中政府存款对基础货币的消耗或在9882 亿附近,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2081 亿,外汇占款延续小幅回笼50 亿元;此外,准备金对于超储的消耗或在1839 亿附近,取现对超储的消耗或在530 亿附近,非金融机构存款变化对超储的消耗或在660 亿元附近,故月末超储或减少10880 亿,超储率或回落至1.22%左右。
8 月货币政策追踪:央行指导大行卖债管理收益率曲线形态,月末现券买卖操作落地。月初,收益率下行至低位后,央行指导大行卖出长期国债,对曲线斜率进行纠偏。中旬,MLF 后置操作,通过逆回购加码对冲税期及缴款影响,资金面维持相对平稳,债市成交总体清淡。月末,MLF 净回笼1010 亿元,央行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落地,全月实现净投放1000 亿元,信用赎回调整加大,但在较积极的流动性呵护下,资金面整体呈现平稳状态。
综合来看,9 月资金缺口压力较8 月有所缓和,资金面或保持相对平稳的运行状态。刚需缺口中,季末缴准压力或小幅放大,准备金冻结资金或在2440 亿元附近;9 月MLF 到期规模在5910 亿元,MLF 后置操作,从央行8 月对冲情况来看,不排除继续通过国债买卖的方式小幅置换,引导MLF 存量规模缩减。财政因素中,政府债券缴款规模在1.1 万亿附近,缴款压力较8 月有所弱化,伴随次月财政支出的回流,叠加季末财政支出,或对资金面形成一定支持;外生因素中,货币发行及非金融机构存款变动预计小幅消耗超储,外汇占款影响或相对有限。
风险提示:流动性超预期收紧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