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业专题研究报告:探寻韩国钢铁业在减量发展时期的特征及应对措施
投资要点
韩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相比其他工业大国,韩国的钢铁工业发展较晚、发展快,起步于20 世纪60 年代,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进入阶段(1968-1972 年),这一阶段韩国粗钢年产量仅为30-60 万吨左右,钢铁工业的发展主要由政府推动;2)逐步追赶阶段(1973-1988 年),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为韩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3)铸就领先阶段,即1989 年之后的快速扩张阶段,韩国粗钢产量突破2000 万吨。
浦项钢铁在韩国钢铁工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韩国钢铁工业的大发展,始于浦项钢铁的建设。1970 年韩国与日本正式签订协议,浦项制铁厂一期工程于同年4 月动工兴建。从1970 年开始建设到1981 年2 月第四期建成,浦项钢铁形成粗钢生产能力900 万吨左右,1989 年1 月累计粗钢产量达到1 亿吨。
1993 年,浦项的粗钢产量在世界排名第二;2002 年,浦项钢铁粗钢年产量达到2800 万吨;2023 年浦项钢铁粗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七。韩国有一半以上的粗钢由浦项生产,其发展某种程度上是韩国经济起飞的象征。
韩国钢铁工业在21 世纪左右进入平台期,浦项钢铁采取压减资本支出、降低负债规模等方式应对减量时期的盈利下滑。21 世纪初,由于当局限制房地产投机政策的出台,建筑业出现萧条,叠加韩国进入21 世纪后主要发展高科技、文化创意等产业,韩国单位GDP 耗钢量开始进入下行通道,从2001 年的7248吨/亿美元下降至2022 年的3192 吨/亿美元。人均粗钢消耗量在2009 年开始进入平台期,2009-2022 年,韩国人均耗钢量在1100 公斤/人左右波动。产量方面,2011 年韩国粗钢产量突破6000 万吨,此后一直在6000-7000 万吨左右波动。2006 年韩国粗钢表观消费量突破5000 万吨,此后绝大部分的年份均在5000-6000 万吨左右波动。面对韩国国内需求不足、钢铁增长乏力、钢企盈利能力下滑的问题,POSCO 没有进行大量减产,而是通过压减资本支出、降低负债规模、降低研发投入等手段应对挑战。面对不断变化的需求环境,POSCO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逐步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
投资建议:当前中国钢铁产业进入减量发展期,与21 世纪初的韩国类似,目前中国建筑业发展乏力,单位GDP 耗钢量和人均粗钢消费量逐步下滑。面对内需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中国钢铁企业可向韩国钢铁代表企业POSCO 寻找的经验有:1)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2)加快企业兼并重组;3)降低资本支出及负债规模,避免陷入资金困境。
风险提示:对海外钢铁行业及企业的发展模式的研究以案例为主,存在特殊的国情及一定局限性,做强做大逻辑有缺陷。报告中旨在通过分析POSCO 的发展情况探索韩国钢铁行业发展路径,不构成推荐覆盖。文中提及的上市公司旨在说明行业发展情况,不构成推荐覆盖。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