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金融行业: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点评:券商并购整合提速 打造“航母级”龙头
事件:
9 月5 日,国泰君安发布《关于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的停牌公告》。公告称,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通证券”)正在筹划由国泰君安通过向海通证券全体A 股换股股东发行A 股股票、向海通证券全体H 股换股股东发行H 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并发行A 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点评:
培育一流投资银行政策利导,地方国资系券商重磅整合。2023 年10 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中国证监会表态要坚定贯彻中央要求、全力支持券商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
政策利导下,“国联+民生”、“浙商+国都”并购率先出发,地方国资发起跨区域外延收购券商牌照,之后地方国资系“国信+万和”紧随并购趋势宣告并购预案。本次国泰君安拟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同样系地方国资系券商合并,上海国资委合计持股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分别为32.63%/19.00%,为两家券商大股东,未来两公司合并后,将实现强强联合,新公司综合实力有望跃居券商行业龙头地位,打造成为证券行业“航母级”券商。
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后,总资产规模跃居行业第一。根据24 年上市券商半年报数据,国泰君安总资产8981 亿元,海通证券总资产7214 亿元,合并后,根据静态数据测算,新公司总资产规模预计达16195 亿元,超过中信证券(14950 亿元)总资产规模,在券商中排名第一。
两公司合并后,净资产规模同样跃居行业第一。24H1,国泰君安归母净资产达1681 亿元,海通证券净资产规模1630 亿元,根据静态数据测算,两券商合并后,新公司净资产规模预计达3311 亿元,超过中信证券(2793 亿元)净资产规模,排名行业第一。
合并后,营收与盈利双双位列行业第二。根据24 年上市券商中报数据,国泰君安营收170.7 亿元,海通证券营收88.6 亿元,合并后预计总营收达259.3 亿元,行业排名第2 名;24H1,国泰君安归母净利润达50.2 亿元,海通证券归母净利润为9.5 亿元,合并后预计总归母净利润达59.7 亿元,行业排名第2 名,盈利增幅显著。整体看,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后,营收与盈利将双双获得显著提升,仅次于中信证券,位居行业第二。
营收结构优势互补,业务竞争实力显著上升。根据24H1 静态数据测算,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后,预计经纪/自营/投行/信用/资管等主要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18.4%/26.2%/7.8%/10.9%/10.7%,预计合并后,自营与经纪业务为公司未来主要营收来源。合并后,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业务优势互补,双方共享专业能力和客户资源,客户服务能力将显著增强,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的战略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将成为深耕长三角区域,展业版图覆盖全国、竞争实力强劲的大型综合性券商。
加成效应或将“1+1>2”,目标直指打造一流投资银行。在资源配置方面,国泰君安通过本次重组整合,有望在资金、人才、业务等方面实现最优配置,推动双方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实现“1+1>2”,从而推动跨越式发展。分业务条线来看,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合并完成后,投行、经纪、自营、资产管理等主要业务的营收市占率和行业排名都将获得直接提升。合并后,随着国泰君安的投资、财富管理等业务增量空间的进一步打开,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将得到强化,将直接推动各业务条线优势互补,实现利好加成效应,有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投资银行。
合并海通证券后,国泰君安收益能力有望显著提升。根据Wind 数据,24H1 国泰君安 ROE(平均)为3.0%,行业内排名为第4 名。未来,国泰君安合并海通证券后,随着综合实力及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综合收益能力有望获得显著提升。
国泰君安目前估值安全性高,合并后可能带来估值边际改善。当前,国泰君安A股PB(LF)估值为0.88 倍、海通证券A 股PB(LF)估值为0.70 倍,两公司A股当前估值均低于行业水平且位于上市以来最低位置,换股合并后或将在净资产规模增加的情况下,带来估值的边际改善。
投资建议:在监管政策引导“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和行业盈利分化加大的背景下,证券行业并购整合有望进入加速期。展望后续,以新“国九条”主导的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落地,将持续重塑证券业长远竞争格局。短期看,行业仍处于前期调整的“阵痛期”。考虑到24H1 券商业绩相对承压,建议关注:
一是综合实力以及业务优势显著的头部券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东方财富等;二是并购重组政策催化的券商,国泰君安、方正证券、浙商证券、国联证券等。
风险提示:整合不及预期,二级市场行情持续低迷。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