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框架:30年房贷与30年国债

吕品/严伶怡 2024-09-08 15:43:14
机构研报 2024-09-08 15:43:14 阅读

  近期,市场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预期再起,债市投资者关注以下几点问题:1)刺激房地产政策会提振经济上行预期,是债市利空;2)从银行信贷-债券比价视角,将会进一步提高债券、尤其长债的相对价值,是债市利多;3)从银行净息差的角度又要求银行负债(MLF、OMO、存款利率)降低、又与当前的长债利率控制凸显一个矛盾,那么我们如何看待此政策对债市节奏和结构的影响呢?

      房贷的供需决定利率价格,进而决定货币政策节奏,而非货币政策决定利率。市场有较多的观点认为,货币政策利率决定市场利率。经过过去两年,我们往往能发现,出具相对较弱的居民中长期贷款社融数据后,货币政策利率调整这样的配对关系。

      其实这暗含了,市场供需决定政策利率的因果关系。市场可能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即便降息可能也不会提振地产销售。我们则认为从商品供需框架视角来看,降息是否有用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商品本身存在着需求不足的问题,需求减少的商品价格就会趋于下降。

      房贷作为一个商品,面临着需求大幅度减少,供需曲线的移动要求1)降价、2)缩量。而因为政策利率,降价迟缓后,只能通过更多的缩量、早偿来实现,我们从RMBS 的底层资产池、上市银行住房贷款存量上可以看到早偿的趋势,这进一步催化了货币政策跟随量的下调。所以我们认为如果能对房贷本身的供需关系的研究更坚实,是可以预测货币政策节奏的。

      居民资产收益率-负债成本持续倒挂,收缩债务从理性的财务选择逐步过渡到非理性的安全感避险需求。目前居民面临资产端收益率大幅度下降,与负债端刚性成本形成大幅倒挂。我们测算了居民资产端综合收益率、和居民负债端的综合成本,我们发现从2020 年以来,这两者形成了明显的“倒挂”,当前的倒挂程度接近于70BP,从最基本的跨期财务优化角度,现金偿还债务是一种非常理性的选择。另外,从近期的市场交流看,提前偿还房贷的行为已经从单纯的理性财务测算,上升到了对未来收入不安全感带来的避险需求。

      银行资负视角:存量房贷利率调降下,存款利率仍要下行。提前还贷让银行的优质、高息资产加速减少,而存量房贷利率的调整,又直接降低了银行高息资产的收益率,从银行的视角看,怎么都是亏损和息差收缩。所以“因为银行负债成本的约束,制约债券行情”是静态逻辑,动态的逻辑是,存款利率要跟随“左脚踩右脚”的方式下调。

      长债利率与房贷利率如何相互影响?居民的资负收益倒挂,或可能决定加权房贷利率仍有较大的调降空间。从幅度上来看,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可能在60-80BP 左右。去年8 月地产放松政策调整后加权平均利率为4.27%,而截至2024 年6 月,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45%,存量和增量利率之间仍有82BP 的压缩空间。另一方面,从披露中长期贷款收益率的上市银行数据来看,目前平均水平在4.17%左右,降至目前3.45%的贷款利率水平还有70BP 左右的空间。

      那么,存量房贷利率的调降如何影响债市利率?利好长债利率。从信贷-债券比价逻辑来看,目前长端利率虽然在历史低位,但相比于贷款的性价比还是更高。通过测算资产EVA 水平来看,截至目前30 年国债为2.31%,高于按揭贷款的1.93%,表明国债相较于信贷的配置性价比相对占优,若房贷利率下降,长债性价比将进一步凸显。趋势上,目前贷款利率的下降可能是领先于债券利率的大幅度下行的,那么80BP 的房贷利率调降幅度,在中长期来看,可能对应着30 年国债收益率20BP左右的降幅。

      建立在上述逻辑下,又如何理解货币当局对长债利率调控的执着呢?我们不妨将控制长债利率下行速度、对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的货币配合、对经济的支持性货币政策,作为三种正交事件去理解进行债券交易。

      风险提示:央行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理财大规模回表引发市场波动、机构行为大幅趋同形成正反馈。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