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社会债务数据综述:封闭框架下 缩表周期的投资逻辑

罗云峰 2024-09-08 16:29:12
机构研报 2024-09-08 16:29:12 阅读

在过去的5 周时间里(8 月3 日发布6 月全社会债务数据综述以来),国内股跌债平,虽然8 月末财政部续作4000 亿元特别国债产生了些许扰动,但市场整体表现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即8 月金融市场剩余流动性趋于收敛。最新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继续表现平稳,后续走势不确定性增加,现有高频数据显示,8 月经济数据或继续平稳表现。就9 月国家资产负债表两端的表现来看,基本上是8 月的延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9 月实体部门负债增速或有较大幅度下行。展望9月,我们认为资金面进一步松弛的空间非常有限,实体部门负债增速将有所下行,实际产出只要表现大体平稳,金融市场剩余流动性就会趋于收敛。债市方面基本维持原判,各期限利率均处于我们预测的区间下沿附近,配置窗口始终开放,但交易难度较大。短期或有震荡,但中期来看,在缩表周期下,股债性价比趋势上偏向债券,风格上价值相对占优的概率更高。

    本篇报告中,我们简要梳理一下封闭框架下,缩表周期的基本投资逻辑,即重配置、轻交易,股债性价比持续偏向债券,做大颗粒度(自上而下选券)。投资收益包括配置和交易两种模式,配置是指持有资产期间产生的收益,比如债券的票息、股票的分红,交易是指买卖资产的差价,即资本利得。国家资产负债表边际扩张状态下,增量博弈,交易的平均收益高于配置;收缩周期下,减量博弈,配置的平均收益高于交易。扩张周期下,风险资产相对占优,以股债性价比为例,偏向股票;收缩周期下,无风险资产相对占优,股债性价比偏向债券。对于周期下受益资产而言,比如扩张周期下的股票、收缩周期下的债券,最关键的投资策略是(流动性可控基础上的)高仓位,追逐相对收益;而对于周期下不受益的资产而言,比如扩张周期下的债券、收缩周期下的股票,最关键的投资策略是择时(仓位控制),追逐绝对收益。扩张周期下,市场有效性下降,投资标的选择逻辑是做小颗粒度、自下而上;收缩周期下,市场有效性选择上升,投资标的选择逻辑是做大颗粒度、自上而下。封闭框架下,缩表周期的基本投资标的选择标准如下:第一,供给收缩;第二,盈利好,比如表现为债券的高票息、股票的高分红或回购;第三,活下来,关系国际民生的重要领域。

    负债端来看,7 月实体部门负债增速录得9.5%,前值9.4%;结构上看,非金融企业负债增速高于前值、家庭负债增速平稳、政府负债增速则略有下行,7 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再度下行0.2 百分点至12.3%,我们认为未来继续下行的概率较高。预计8 政府部门负债增速小幅反弹至11.4%附近,实体部门负债增速则小幅反弹至9.6%附近,均主要受8 月末续作4000 亿元特别国债影响,9 月实体部门负债增速或重回下行。两会给出全年财政目标:赤字4.06 万亿元(地方0.72 万亿元、中央3.34 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3.9万亿元,特别国债1 万亿元。按此匡算,年末政府部门负债增速约为10.0%%,根据最新数据,我们预计年末实体部门负债增速降至略低于9%的水平。我们目前认为,稳定宏观杠杆率的目标没有动摇,未来实体部门负债增速仍趋于下行,向名义经济增速靠拢。货币政策方面,7 月,我们衡量货币政策的三大数量型指标——基础货币余额增速、金融机构负债增速、超额备付金率——两升一降(超额备付金率下降),我们认为7 月货币政策边际上有所松弛。金融机构负债增速自2018 年初金融去杠杆结束后,连续9 个月(2023 年6 月-2024 年2 月)超过实体部门负债增速,3 月之后金融机构负债增速重回实体部门下方。综合来看,货币配合财政,在政府部门负债增速下行前提下,预计今年货币政策区间震荡,整体保持中性。按照2024 年7 月降息后的情况估计,低于中枢位置(1.8%),我们预计一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下沿约为1.6%,目前市场仍隐含了至少一次降息预期;2 月20 日LPR非对称降息后,我们下调期限利差中枢预估至60 个基点,对应十债收益率下沿约为2.2%,三十年和十年国债利差中枢预估在20 个基点,对应三十年国债收益率下沿约为2.4%。

    资产端来看,最新公布的7 月经济数据继续表现平稳,后续走势不确定性增加,现有高频数据显示,8 月经济数据或继续平稳表现。两会给出全年实际经济增速目标在5%左右,按照赤字和赤字率(3%)倒推,全年名义经济增速目标在7.4%。我们认为基数效应消除后,今年实际经济增速很难超过去年(5.2%),预计在4.5-5.0%之间,但GDP 平减指数有望较去年(-0.5%)有所改善,预计在0.0 附近。对应今年名义经济增速在4.5-5.0%,与去年(4.6%)基本相当。我们目前认为,未来1-2 年中国实际经济增长中枢在4-5%之间,对应名义经济增长中枢在6-7%之间。

    风险提示

    经济失速下滑,政策超预期宽松,剩余流动性持续大幅扩张,资产价格走势预测与实际形成偏差。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