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智算时代 国产算力链迎发展新机遇
普惠大众的智算是AI 及数字经济发展的必需品。算力中心作为数据计算、存储、交换的重要场所,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必要条件,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动力引擎。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未来80%的场景都将基于AI 进行,普惠大众的智算将要像水、电一样驱动科技发展。AI 是中美两国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当前我国算法和智能算力落后。智算的稀缺和昂贵,已成为制约AI 发展的核心因素。
产业信号积极,大模型拉动智算需求激增。根据IDC 数据,2023 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支出规模或为147.5 亿美元,约占全球总规模10%;预计2021-2026年CAGR 将超20%,我国大模型产业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支出可分为硬件、软件和服务三大部分,现阶段中国市场倾向于首先投资硬件,预计中国人工智能支出中硬件占比到2026 年之前将一直保持50%以上的份额,在AI 硬件支出份额方面,AI 服务器占最大份额,超过80%。AI 服务器作为智算重要载体,2023 年其市场规模为91 亿美元,同比增长82.5%。芯片是算力供应的核心,当前仍以GPU 为主。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 年我国AI 芯片市场规模已达1206 亿元,2024 年有望达到1412 亿元,2019-2024 年CAGR 达64.84%。
政策催化,智算中心建设加速推进。近年来,美国政府多次升级高端芯片出口限制,短期内或影响我国高端芯片产业发展。智算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竞争点,中央及地方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顶层设计来看,六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从计算力、运载力、存储力以及应用赋能四方面提出到2025 年发展量化指标;“AI 赋能产业焕新”专题会议提出要打造从基础设施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并鼓励“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从地方来看,为更好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北京、河北、宁夏、成都等各省市陆续出台智算中心建设相关政策。
根据数智前线数据,2024 年1-7 月,我国智算中心相关项目中标公告已发布超140 个。智算中心相关的招投标项目,呈现逐月递增态势。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4 个项目中标金额超1 亿元,单体金额规模大幅增长。
国产算力景气度持续,核心芯片公司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GPU 公司虽然在技术积累和市场占有率上与美国仍存在差距,但正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1)华为打造全栈自主AI 软硬件,涵盖了从芯片、硬件到基础软件和应用的各个层面。(2)海光信息DCU 开放生态,兼容主流深度学习框架和应用软件,支持全精度模型训练,与国内多个大模型全面适配。(3)寒武纪致力于构建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训练推理融合的全栈解决方案,公司的产品线涵盖了云端智能芯片、边缘智能芯片以及终端智能处理器IP 等多个领域。未来,随着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持续投入和研发,中国GPU 公司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投资建议:中央及地方政府加强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国产自主可控算力产业高景气,同时大模型持续迭代有望带动算力需求,在政策驱动下,建议关注国产算力投资机遇:
1)算力基础:寒武纪、海光信息、龙芯中科;2)服务器:中科曙光、浪潮信息、紫光股份、神州数码等。
以及相关央国企:
1) 中国电子:中国软件、华大九天、深桑达A、中国长城;2)中国电科:太极股份、电科网安、电科数字、易华录、莱斯信息;3)国家电网:国网信通、远光软件;
4)国投集团:国投智能;
5)中科院:寒武纪、海光信息、中科曙光等。
风险提示:大模型应用落地不及预期;技术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