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资金偏紧 30年新低

田乐蒙 2024-09-10 09:12:32
机构研报 2024-09-10 09:12:32 阅读

  复盘与思考:

      9 月9 日,股市表现依旧不佳,债市则加速上涨。上证收益指数、沪深300 指数分别下跌1.06%、1.19%,中证2000 指数下跌0.23%,万得微盘股指则上涨0.86%;中证可转债指数下跌0.52%;7-10 年国开债指数上涨0.09%。商品价格涨跌互现,基建地产类商品中,螺纹钢、铁矿石价格分别上涨0.36%、0.44%,沥青、玻璃价格分别下跌1.58%、0.53%;贵金属表现偏弱,黄金及白银价格分别下跌0.66%、3.26%。

      央行操作方向与资金面表现依然背离。早盘央行逆回购投放规模为915 亿元,由于今日到期规模较小,净投放880 亿元,近两个交易日累计释放约2000 亿元增量资金。然而,资金利率依旧未能企稳,R001 再上6bp 至1.89%, R007 则上行5bp 至1.92%,民生银行资金情绪指数也相应由45.2%攀升至51.0%,反映市场依然对流动性存在担忧。

      观察资金日内走势,DR001 开盘加权值便落在1.75%高位,随后波动上行至1.80%,围绕该点位持续震荡,尾盘资金略微转松,DR001 缓步回落至1.70%附近,全天加权值为1.80%,较上周五再上8bp。GC001 演绎相同走势,开于1.90%,震荡中枢在1.93%,尾盘开始震荡回落。银行间与交易所资金利率双双偏贵,当前的流动性吃紧或是系统性问题。

      存单降价发行进程存在反复,仅部分股份行有能力锁定低成本。据各银行9 月10 日的存单发行报价,以1 年期存单发行利率为参考,仅浦发银行可将发行成本控制在1.93%水平,其余大型国股行发行利率均为1.97%,较前一交易日上行2bp;6 个月及9 个月存单发行成本同样不低,部分股份行6 个月发行价格已提升至2.00%水平。二级市场方面,受到一级加价制约,1 年期存单收益率小幅上行0.5bp 至1.97%,其余期限利率变化不大。

      利率债市场中,7 年与30 年领涨,10 年表现相对克制。早盘国家统计局公布了8 月通胀数据,CPI 同比上涨0.6%(预期增0.7%),PPI 同比下降1.8%(预期降1.4%),二者均弱于预期,虽然债市早已淡化对基本面的定价,但PPI 的降幅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债市对于降息尽早落地的预期。此外,在近期股市表现整体偏弱的背景下,避险情绪也带动了债市的做多情绪,上午7 年与30 年期国债行情相继启动,不过10 年品种则在“原地观望”;午盘归来,随着基金、券商等交易盘加速进场,10 年期收益率跟进式下行。

      全天来看,7 年、10 年、30 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分别下行2.8bp、1.3bp、2.4bp 至1.95%、2.12%、2.28%;其中,30 年国债收益率刷新2006 年以来新低水平。若结合CNEX 分歧指数观察,今日保险买盘力量不输基金及券商,或是超长债表现突出的关键支撑变量。

      新低过后,如何看待债市机会?以10 年国债收益率为坐标,目前长端利率水平已然回到8 月初期水平,这也意味着市场基本自发消化了大行卖债、信用债调整引起的定价偏离。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追溯近期利率下行的底层逻辑,对“宽货币”的预期或是唯一的关键变量,这种以预期为锚的行情,往往也容易随着预期的落空而产生调整。往后看,若10 年国债逼近2.10%,利率继续下行的阻力,可能会显著提升。叠加当前现券、资金、存单市场的定价相对割裂,存单反映的银行缺负债、季末月资金面的不稳定性几乎没有体现在现券的定价之中,若后续不同市场间的联动性提升,可能也会对债市带来一定的调整压力。

      A 股继续回调,上证指数下跌1.06%,深证成指下跌0.83%。全天成交额5204 亿元,较昨日缩量244 亿元,较5 日均值缩量288 亿元。全市39%的个股实现上涨,较昨日的10%有所回升。风格层面,价值股回调明显,国证价值指数下跌1.54%,成长指数下跌1.03%。分市值来看,大盘股跌幅相对较大,沪深300 下跌1.19%,中证500 和国证2000 分别下跌0.67%和0.58%,Wind 微盘股指数逆势上涨0.86%。

      分行业来看,红利板块继续回调。其中资源类红利行业跌幅靠前,SW 煤炭和石油石化指数分别下跌2.39%和2.32%;银行、交运等低波红利行业同样明显回调。此外,有色金属大幅下跌,SW 贵金属和工业金属指数分别回调2.78%和2.38%;家用电器行情承压,延续上周三以来的下跌趋势。而上涨的行业未呈现出明显的特征,社会服务表现出色,旅游景区上涨明显,或与中秋&国庆假期将至相关;医药板块行情走强,同时海南自贸概念迎来反弹,或受到海南自由贸易港药品、医疗器械“零关税”政策的推动。

      进入9 月后,A 股未能延续8 月末的强势行情,市场面临哪些压力?其一,基本面尚未明显修复,市场参与左侧博弈的情绪不高。今日公布的8 月通胀数据指向内需仍待提振,体现在CPI 环比上涨0.4%,但主要由食品拉动,核心CPI(不包含食品和能源)环比转负(-0.2%),PPI 同比-1.8%,环比-0.7%,降幅均进一步加深。同时,8 月底公布的制造业PMI 为49.1%,仍处于荣枯线以下。此外,A 股中报营业收入同比-0.59%,为2021 年以来首次同比转负;归母净利润同比-3.09%,仍相对较弱。在复苏信号不明确的情况下,市场较难判断行情反转可能的时点,资金左侧博弈的动力并不强,行情继续承压。

      其二,板块行情的持续性不强,择股、择时均有难度。在8 月的市场中,银行股曾在高股息+低估值+经营压力缓解的预期下持续走强,但随着银行股在8 月底大幅下跌,市场对其的风险偏好遭到明显冲击。其他此前热门的题材行情也未能持续。固态电池在上涨一周之后行情逐渐趋弱,市场对其技术突破的关注度开始下降;华为概念持续震荡,海思概念核心品种今日大幅回调。板块赚钱效应偏弱,提高了资金参与博弈的难度,市场继续缩量回调。

      往后看,行情反弹的宏观逻辑仍是海外&国内的宽货币政策预期。今日上证指数跳空低开并持续走弱,或反映出资金的看跌情绪在加速释放,若回调趋势延续,关注可能的反弹时点。另外,首批中证A500ETF 将于明日发行,或有利于增量资金流入市场,对A 股行情形成支撑。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声明:
  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2.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