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全国碳市场扩围加速 碳定价推动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2024 年9 月8 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工作方案》)1,加快推进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工作方案》明确了全国碳市场扩围的阶段性目标、覆盖范围、配额分配原则和数据质量监管措施,三个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的政策信号进一步明朗。扩容工作分阶段实施,2024~2026 年为启动实施阶段,2027 年为深化完善阶段。
1)启动实施阶段(2024~2026 年):2024 年将作为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首个管控年度,2025 年底完成首次履约工作,配额分配与产品产量(产出)挂钩,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推动重点排放单位熟悉碳排放权交易规则,树立“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意识,提高碳排放管理能力。
2)深化完善阶段(2027 年以后):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更加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全面改善,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全面加强;配额分配方法更为科学精准,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配额逐步适度收紧机制。
宏观层面:碳市场与ESG投资双轮驱动,协同促进可持续发展1)全国碳市场扩容升级,进一步发挥规模效应。全国碳市场扩围将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 家,覆盖排放量新增加约30 亿吨,扩围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将达到约60%。碳市场规模越大,企业的经济与环境收益通常也就越高,且大规模碳市场有利于摊薄单位交易的MRV成本2。我们认为,碳市场扩围有助于增强碳排放权交易工具的成本效益,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减排,形成正反馈机制。
2)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增强,支持ESG资产价值重估。碳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环境权益资产之一,具有明确的市场化变现途径,碳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和流动性是企业碳资产价值评估的重要支撑。我们认为,碳市场扩围引入更多交易主体,叠加履约周期的缩短,以及《工作方案》明确提出的配额逐步收紧机制,有望提升碳交易活跃度和碳资产流动性,支持企业ESG资产价值重估。同时,我们认为碳市场有效性、流动性增强还为碳金融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包括碳期货、碳质押融资、碳基金、碳资产证券化等,丰富可持续投资产品谱系。
行业影响:短期内配额盈缺率较小,长期将对标行业先进水平加强碳排放管控1)配额分配:我们认为配额分配方案是碳交易政策的重点,决定碳交易机制对行业格局的影响。《工作方案》提出,2024~2026 年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实行全部免费分配,不设置配额总量上限,将企业配额盈缺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本阶段碳交易对企业财务的影响相对较小,行业内大多数企业配额盈亏基本持平,部分先进企业获得收益,部分落后企业付出成本,盈余/成本与企业碳强度相关,盈亏金额占企业经营收益比重较小。《工作方案》提出,2027 年以后进入深化完善阶段,强化激励约束程度,对标行业先进水平,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配额逐步适度收紧机制。
2)覆盖范围: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仅管控直接排放。考虑到与国际碳市场规则对接,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的碳市场纳管范围仅包含直接排放(范围一)。直接排放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三个行业分别来看,水泥、钢铁以直接排放为主,水泥熟料生产中95%的排放为直接排放3;钢铁行业直接排放占全部排放的79%~83%,间接排放占比17%~21%4,电解铝行业以间接排放为主,电力消耗产生的间接排放占比60%以上,直接排放仅占10%左右5。
声明:
-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来自互联网,文中内容或观点仅作为原作者或者原网站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与本站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相关的风险因素,并于需要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本站竭力但不能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对此本站不做任何保证和承诺。
- 本站认真尊重知识产权及您的合法权益,如发现本站内容或相关标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文章: